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培养小学生创建语文结构化知识的教学探究

 

【作者】 刘欢欢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它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实践。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单元以人文主题为中心,以文本为主体,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于一体,这种安排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但这种安排的问题也很明显:因为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教科书系统没有整体框架,教科书之间、每本教科书的单元之间、每一单元的文本之间没有相关性,语言学习中没有相关性和互动性,总体上没有“结构”。
  【关键词】 原因;措施;结构化

  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没有结构化,未能呈现语文科目的“基本结构”,导致学生的语文实践处于混沌、无序的状态,因而不利于学生建构、运用语文知识,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语文教材“结构化”缺失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缺失
  一是语文知识的联结出现断层。这主要是指教材在语文知识的编排上没有连续性,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汉语拼音教学,教材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有趣的童谣,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就学习枯燥的汉语拼音提供了便利。但是在后续的语文教材中,很少编排设置与拼音相关的内容,这导致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对拼音的相关知识容易出现遗忘。而在初中阶段,汉语拼音的知识几乎没有涉及,但在中考及高考试题中,都会出现拼音类的题目。语文知识在教材中出现断层,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了影响。
  二是语文能力的提升缺少梯度。这主要是指各年段及各册教材的语文能力训练内容在某些项目上训练要求缺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安排。如一年级教材中的写话要求与二年级教材中的写话要求除了识字量的增加外基本没有变化,同样的写话要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适当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就明显低了。而在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一般会直接出现要求学生写成文类的小作文的内容安排,由于学生没有经过句、段到章的过渡练习,学生由写话练习直接进入写成篇的练习,跨度又太大,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恐惧,许多学生都在此阶段丧失了对写作的信心。
  (二)课文编排的结构化缺失
  一是单元与单元之间主题、内容缺乏关联。目前的语文教材一般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人文主题,并且根据主题来选编课文,但每册教材单元之间的主题没有关联,语文学习内容没有关联。
  二是单元内课文与课文之间在言语学习上缺少关联。每个单元内的课文是以主题串联的,同一主题单元内的课文体裁多样,章法各异,隐含在每篇课文中的语文知识没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因而在语言学习方面,单元内课文之间缺少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没有形成结构。教师在教学时也往往是注重“一课一得”,这样的编排不利于学生语言图式的学习、语用规则的获得。
  (三)练习设计结构化缺失
  小学语文教材一般在每一课文和单元中安排语文习题,习题的内容一般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课后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和内化课文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这种练习“随文而变”,没有顺序,没有系统;单元的练习安排也是任意的,每个单元的实践与其他单元的实践缺乏计划性、联系性、顺序性和系统性。
  二、语文教材“结构化”的措施
  (一)课程内容结构化
  语文教材结构化的前提首先是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有了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才可以选择承载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进行结构化编排。吴忠豪教授认为:“理想的语文教材编制应该是先确定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然后依据课程已确定的内容去选相应的课文。”而语文课程内容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问题是语文课程具体涵盖哪些内容要素至今尚未厘清。语文教材编写者首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厘清小学语文课程需要选择哪些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等内容,然后确定它们的先后顺序、反复和交叉。如此,语文教材的结构化才有可能实现,否则语文教材只能是混沌一片。
  (二)单元选文结构化
  目前使用的语文教材的主要编排方式是以单元进行组织的,这种编排方式仍然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方式,单元教材的结构化主要在单元选文的编排方面进行改进。在课程内容结构化,确定了先后顺序和反复、交叉的基础上,可以先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单元,然后围绕每一单元课程内容去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再组织编排成一个教学单元。语文教学材料最主要的是一篇篇课文,同样的课程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课文(例子)加以呈现,但是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必须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指向对应的课程内容,并形成“众星拱月式”结构。比如,要让学生认识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事情,可以选择两至三篇这一类型的课文编入一个单元,这几篇课文就产生相互作用,共同指向一个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比较、概括,“举三反一”,建构言语图式。
  (三)练习设计的结构化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语文实践中才能形成语文能力。语文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练习是语文实践的重要形式。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是在语文技能综合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语文教材必须对练习进行结构化安排。当然,结构化安排的前提仍然是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厘清“要训练学生的到底有哪些项目”,然后再考虑先后次序,反复和交叉怎样安排。在具体安排时,要考虑哪些可以随文设计,哪些需要设计专项练习,随文设计的练习和专项设计的练习怎样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形成前后联系、左右贯通的练习结构体系。
  语文教材的结构化既是语文课程建设的自身需要,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唯有结构化编排语文教材,才能为学生建构语言、运用语言奠定基础,才能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才能真正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苗子,才能让优秀的中华文明经盛不衰,才能真正是实现中国梦,才能真正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罗彩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学生语文结构化知识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Z2):118.
  [2]苗广贺.基于小学生创建语文结构化知识的教学与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0(07):80.
  [3]王颖奇.探究小学生创建语文结构化知识的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3):93-94.
  [4]江娇婵.浅谈小学生创建语文结构化知识的教学[J].考试周刊,2020(02):69-70.
  • 【发布时间】2023/11/3 18:23:19
  • 【点击频次】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