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诵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关键词】 经典诵读;传承文化;意义和策略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品质,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我班的部分孩子习惯较差,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育人教材。它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才学文”这些基本做人处事的道理。我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班的学生诵读,并按其中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比如,我班有个陈宇熙的孩子,年龄不大,特别聪明,就是不爱护书本,一本新书在手里几天就变得又脏又乱,究其原因是他经常、乱拿乱放,于是我让他背“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不光要能背,还要能讲出这句话告诉他的意思,从此他就“照章”行事。当孩子们坐姿站姿不正确时,我就让他们背诵“步从容、立端正......”;当我们的孩子过分讲究吃穿时,我会让他们时时以“以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来提醒自己。经过近2年的诵读实践,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与同年级孩子确实有不同之处,得到学校老师的认可,还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赞同。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起蒙》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班的孩子一年级下学期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一学期下来即认识近两千个汉字,由此可见,长期诵读,可增加识字量,扫除阅读中字词的障碍。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我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上学期,每个孩子至少都记诵了近六十首古诗词。因为孩子们背得多了,逐渐从中找到了乐趣,也找到了记诵的一些好的方法,记忆速度的提高,对孩子们学习语文课本带来了许多方便,比如以前教学一首古诗,一节课下来,居然还有部分孩子背不下,现在就不一样,每天早上花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孩子们就能记下三首古诗或一百多字左右的古诗文,这充分说明,多诵读国学经典,一定会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四)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我班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大大提高孩子文化素养,我觉得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以前我们在教学一首古诗时,通过读、想、画等许多方法,都难以让所有学生学懂,现在一接触到古诗词,孩子们只需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就大体能把握诗的大意,能区分诗的题材,还能轻松的找出韵脚字、划出诗词的格律等,有时还能了仿着写一些小诗。我想孩子们这些能力的获得,应该归功于他们长期的经典诵读。
二、实验策略及措施
1.分年级推进。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可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中华传统美德童谣、儿歌、古诗,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古诗文经典、习书画、练博弈、对词吟诗,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经典古诗文,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课内外结合。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3.师生共同成长。在国学经典诵读实验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要摈弃过去单一的教师发展或学生发展,把师生发展统一起来、结合起来。
3.多种感官介入。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上世纪20年代起推进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提出要实现儿童六大解放,即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时间的解放。我们在推进国学经典诵读行动的时候,就是要实现儿童的身心解放。
4.开发校本课程。我们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在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双向建构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开发国学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
5.建设文化校园。我们借国学经典诵读实验,践行“以愉快成就学业、以知识博大胸怀、以创新激活生命、以智慧奠基未来”的素质教育,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
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继续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带动诵读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这是我班级今后经典诵读研究的重点。最是书香能致远,走在经典诵读的路上,我们感受着经典的博大精深,感受着诵读的无穷乐趣。诵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建顺 陈琴 《我爱吟诵》、[北京]接力出版社2012年9月版。
[2]陈琴 华一欣 《经典即人生》[北京]中华书局2011版。
[3]张亚新:《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
[4]费振刚:《巧背古诗忘不了》,[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5]刘晓晶.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J].才智.2017(16)
【关键词】 经典诵读;传承文化;意义和策略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品质,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我班的部分孩子习惯较差,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育人教材。它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才学文”这些基本做人处事的道理。我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班的学生诵读,并按其中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比如,我班有个陈宇熙的孩子,年龄不大,特别聪明,就是不爱护书本,一本新书在手里几天就变得又脏又乱,究其原因是他经常、乱拿乱放,于是我让他背“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不光要能背,还要能讲出这句话告诉他的意思,从此他就“照章”行事。当孩子们坐姿站姿不正确时,我就让他们背诵“步从容、立端正......”;当我们的孩子过分讲究吃穿时,我会让他们时时以“以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来提醒自己。经过近2年的诵读实践,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与同年级孩子确实有不同之处,得到学校老师的认可,还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赞同。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起蒙》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班的孩子一年级下学期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一学期下来即认识近两千个汉字,由此可见,长期诵读,可增加识字量,扫除阅读中字词的障碍。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我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上学期,每个孩子至少都记诵了近六十首古诗词。因为孩子们背得多了,逐渐从中找到了乐趣,也找到了记诵的一些好的方法,记忆速度的提高,对孩子们学习语文课本带来了许多方便,比如以前教学一首古诗,一节课下来,居然还有部分孩子背不下,现在就不一样,每天早上花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孩子们就能记下三首古诗或一百多字左右的古诗文,这充分说明,多诵读国学经典,一定会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四)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我班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大大提高孩子文化素养,我觉得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以前我们在教学一首古诗时,通过读、想、画等许多方法,都难以让所有学生学懂,现在一接触到古诗词,孩子们只需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就大体能把握诗的大意,能区分诗的题材,还能轻松的找出韵脚字、划出诗词的格律等,有时还能了仿着写一些小诗。我想孩子们这些能力的获得,应该归功于他们长期的经典诵读。
二、实验策略及措施
1.分年级推进。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可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中华传统美德童谣、儿歌、古诗,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古诗文经典、习书画、练博弈、对词吟诗,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经典古诗文,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课内外结合。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3.师生共同成长。在国学经典诵读实验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要摈弃过去单一的教师发展或学生发展,把师生发展统一起来、结合起来。
3.多种感官介入。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上世纪20年代起推进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提出要实现儿童六大解放,即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时间的解放。我们在推进国学经典诵读行动的时候,就是要实现儿童的身心解放。
4.开发校本课程。我们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在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双向建构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开发国学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
5.建设文化校园。我们借国学经典诵读实验,践行“以愉快成就学业、以知识博大胸怀、以创新激活生命、以智慧奠基未来”的素质教育,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
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继续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带动诵读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这是我班级今后经典诵读研究的重点。最是书香能致远,走在经典诵读的路上,我们感受着经典的博大精深,感受着诵读的无穷乐趣。诵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建顺 陈琴 《我爱吟诵》、[北京]接力出版社2012年9月版。
[2]陈琴 华一欣 《经典即人生》[北京]中华书局2011版。
[3]张亚新:《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
[4]费振刚:《巧背古诗忘不了》,[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5]刘晓晶.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J].才智.2017(16)
- 【发布时间】2024/1/1 10:01:07
- 【点击频次】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