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提高数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策略研究

 

【作者】 朱德慧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或全班方式经常开展一些讨论,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课堂讨论的有效与否,主要看讨论内容、讨论时间、讨论方式。因此,课堂讨论中,教师应从精心选择讨论的内容、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教师合理参与讨论三个方面着手,使课堂讨论富有实效而不流于形式,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讨论;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中,而课堂讨论也必然成为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保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而不流于形式,应从精心选择讨论内容、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教师合理参与讨论三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选择讨论的内容
  课堂讨论一定要围绕主题展开。在课堂讨论前教师应先给出讨论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共同讨论,使他们的讨论“有的放矢”。课堂讨论选择的内容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善问、巧问,精心设计讨论内容。讨论的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易要适当,太难了,学生只能望题兴叹,讨论不起来;太容易了,一下子就得出共识,这种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
  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的笔算”中,例题: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这块玻璃长1.2米,宽0.8米,需要换多大的一块玻璃?学生列出算式:1.2×0.8=?“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这一知识点,如果单凭老师讲解,学生只能记住笔算的算法,对于1)为什么要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2)为什么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的算理就不太明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教师针对这一知识的特点,紧紧抓住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他们根据情景、旧方法、新算法三者之间各部分关系展开讨论,在经过思维的碰撞、交流后,讨论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原理和根据,从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因为教师选择的这个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有意见分歧有争议的问题,都是容易使学生展开讨论的问题。
  二、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
  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师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过早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过迟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课堂讨论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和确定。
  1、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开展课堂讨论。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维方法的不合理,在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的方法,这正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情况:学习的内容没有掌握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并及时予以纠正。如学习较难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反序应用题: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学生分析解答时会出现:15-7、15+7两种不同的算式。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组织学生讨论:“15-7、15+7哪个算式是对的,你们是怎么想的?”通过讨论,学生知道“红花比黄花多7朵”,就是红花多,可以把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7朵,从红花的15朵里去掉比黄花多的7朵,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所以求黄花的朵数要用减法。而15+7,说明黄花的朵数多了,这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这一句话有矛盾。在讨论中错误的同学明白了错误的原因,而做对的同学的正确想法又一次得到了肯定,避免了错误的再次发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开展课堂讨论。
  学生经常会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怀疑、困惑,从而促使他们提出问题。这是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教师要结合问题,抓住契机,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解决问题。如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学生先做408÷2,2除十位上的0商0,再出示例题324÷3,让学生试做。不一会儿,有的学生举手问:“3除十位上的2商是几?”有的问:“商是几位数?”有的问:“十位上的2要不要落下来?”第2、3个问题是已学过的内容,但它们是解决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基础知识,可组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得出了:商是3位数,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时,如果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样学生自己解决难点,又能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解题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教师合理参与讨论
  根据讨论的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当选用不同的方法,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在合作活动时,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还有必要把要求明示在黑板或屏幕上。如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把他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列出讨论提纲,让学生讨论。
  在学生讨论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能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让优等生“一统天下”,而学困生“依赖盲从”;在课堂讨论进入高潮后,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促进其思考,激励其表述,鼓励学生要勇于挑战。把课堂讨论引向高潮。作为任课教师要持之以恒、有条不紊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合作技巧。
  总之,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是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以往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最有效的手段。从教学实践来看,要使课堂讨论这一日益普及的学习方式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努力做好精心选择讨论内容、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和合理优化讨论的过程这三个方面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形式、新思路。
  • 【发布时间】2024/1/1 10:17:48
  • 【点击频次】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