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
【正文】 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学生对新冠病毒既熟悉又陌生,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无法辨别社会上关于新冠病毒各种信息真伪,他们迫切想要深入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此背景下,基于新课标理念,我展开了初中生物人教版“病毒”一课的教学。本课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对学生态度责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中深度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形成和发展概念,同时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树立健康意识。
一、态度责任核心素养的表现特征
素养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生物学课程要发展学生的态度责任,是指在科学态度、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责任担当。态度责任关系到知识和能力的正确运用,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建构从真实的情境(从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从学科情境到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阅读、实验、思考、建构)的认知途径,是知识通向素养的必然要求。笔者对“病毒”一课重新设计,以新冠病毒为主线,借助真实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通过情境的驱动、深化、升华到最后情境的拓展,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到强化,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二、真实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热点情境导入,激发思维
在讲授《病毒》这堂课时,刚好是新冠病毒出现超级变种“奥密克戎”之时,学生亲历了新冠疫情,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认知,但还停留在浅层次。他们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既好奇又害怕,迫切想学到新知识。于是笔者紧抓住社会热点,通过播放世卫组织发布的新闻视频导入新课。笔者在引导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补充问题:“奥密克戎变异株什么结构发生突变?→病毒有什么结构?→核酸检测的是病毒的什么结构?→病毒如此可怕,还有什么特征?→我们要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疫苗还有保护作用吗?”层层递进的问题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实验情境驱动,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史料、历史记载虽然是“过去时”,但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学科思想、探究方法都可以被巧妙加工成“现在进行时”,成为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的重要素材。科学史是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载体。为了更直观再现病毒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逻辑推理,感悟科学家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课堂上,笔者组织两名学生上台模拟表演,通过科学史情境再现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过程。同时,笔者借助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科学家研究的内容往往源于生产、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来解决,同时渗透科学的进步也有赖于技术手段的发展和突破,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阶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学生了解病毒发现史的基础上,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细菌滤过器过滤后的烟草花叶汁液中不含细菌)。科学史的情境驱动,使得学生乐于探索、严谨求实,学习更加深入,科学思维及科学态度都得到了培养。
(三)探究情境深化,提升科学思维
新课标指出,探究活动是主动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提升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教师要选择恰当的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动手和动脑,经历感性和理性认识,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并使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在“病毒的特征”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构病毒的结构,笔者组织小组分工制作不同的病毒模型(新冠病毒、腺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合作完成。学生对照模式图,积极探索,随后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模型,表达交流,笔者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其他同学在观察分析不同的病毒模型后,归纳得出“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重要概念。随后通过新冠病毒入侵细胞的视频,帮助学生认识病毒的繁殖,再通过大肠杆菌噬菌体入侵细菌的视频,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最后提出问题“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出现原核生物(如细菌)之前,不可能有病毒存在,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使学习走向深度,完成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双向建构。整个探究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做中学”,发展探究活动需要的科学思维品格,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四)辩论情境升华,培养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师的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有用性。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并参与和生物学知识有关的社会话题(如新冠疫情),能鉴别谣言或伪科学,主动传播生命安全与健康生活的观念和知识。学完“病毒的特征”后,笔者通过问题“病毒如此可怕,我们对它是不是束手无策”来激发学生思维。通过数据资料介绍新冠疫情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专家团队对新冠疫苗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家为了保证人民正常工作生活、学生正常上学所采取的一系列防疫防控措施。笔者进一步追问“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们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我要求,如做好核酸检测、戴口罩、勤锻炼、及时接种疫苗等,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担当。同时,教师列举关于“喝双黄连可以治疗新冠肺炎”“喝高度酒能杀死新冠病毒等”等伪科学观点,引导学生辨析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并做出合理判断,这对学生的健康生活、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STS情境拓展,培养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等相关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理性解释,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责任担当和能力。课堂的最后,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家养的狗等宠物要定期打预防针?预防的是什么病,这和人的健康有关吗?”引出“狂犬病和狂犬病毒”。笔者展示相关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在讨论交流中学生认同家养宠物定期打预防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了解了被宠物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狂犬病的真实事例展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节课以“情境主线、任务驱动、论证归纳”为教学设计灵魂,以新冠疫情为主线贯穿整堂课,从社会热点情境的导入→“病毒的发现史”实验模拟情境的驱动→“病毒的特征”探究情境的深入→“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辩论情境的升华→STS 情境的拓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真正成为素养发展的主人。教师循序渐进设计问题,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始终处于“活动与体验”的深度学习状态之中。课堂中,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比较、归纳、推理、建模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整堂课中,教师以生为本,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发展了科学思维,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了健康意识,社会责任也得到提升。
一、态度责任核心素养的表现特征
素养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生物学课程要发展学生的态度责任,是指在科学态度、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责任担当。态度责任关系到知识和能力的正确运用,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建构从真实的情境(从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从学科情境到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阅读、实验、思考、建构)的认知途径,是知识通向素养的必然要求。笔者对“病毒”一课重新设计,以新冠病毒为主线,借助真实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通过情境的驱动、深化、升华到最后情境的拓展,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到强化,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二、真实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热点情境导入,激发思维
在讲授《病毒》这堂课时,刚好是新冠病毒出现超级变种“奥密克戎”之时,学生亲历了新冠疫情,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认知,但还停留在浅层次。他们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既好奇又害怕,迫切想学到新知识。于是笔者紧抓住社会热点,通过播放世卫组织发布的新闻视频导入新课。笔者在引导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补充问题:“奥密克戎变异株什么结构发生突变?→病毒有什么结构?→核酸检测的是病毒的什么结构?→病毒如此可怕,还有什么特征?→我们要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疫苗还有保护作用吗?”层层递进的问题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实验情境驱动,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史料、历史记载虽然是“过去时”,但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学科思想、探究方法都可以被巧妙加工成“现在进行时”,成为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的重要素材。科学史是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载体。为了更直观再现病毒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逻辑推理,感悟科学家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课堂上,笔者组织两名学生上台模拟表演,通过科学史情境再现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过程。同时,笔者借助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科学家研究的内容往往源于生产、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来解决,同时渗透科学的进步也有赖于技术手段的发展和突破,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阶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学生了解病毒发现史的基础上,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细菌滤过器过滤后的烟草花叶汁液中不含细菌)。科学史的情境驱动,使得学生乐于探索、严谨求实,学习更加深入,科学思维及科学态度都得到了培养。
(三)探究情境深化,提升科学思维
新课标指出,探究活动是主动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提升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教师要选择恰当的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动手和动脑,经历感性和理性认识,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并使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在“病毒的特征”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构病毒的结构,笔者组织小组分工制作不同的病毒模型(新冠病毒、腺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合作完成。学生对照模式图,积极探索,随后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模型,表达交流,笔者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其他同学在观察分析不同的病毒模型后,归纳得出“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重要概念。随后通过新冠病毒入侵细胞的视频,帮助学生认识病毒的繁殖,再通过大肠杆菌噬菌体入侵细菌的视频,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最后提出问题“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出现原核生物(如细菌)之前,不可能有病毒存在,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使学习走向深度,完成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双向建构。整个探究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做中学”,发展探究活动需要的科学思维品格,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四)辩论情境升华,培养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师的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有用性。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并参与和生物学知识有关的社会话题(如新冠疫情),能鉴别谣言或伪科学,主动传播生命安全与健康生活的观念和知识。学完“病毒的特征”后,笔者通过问题“病毒如此可怕,我们对它是不是束手无策”来激发学生思维。通过数据资料介绍新冠疫情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专家团队对新冠疫苗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家为了保证人民正常工作生活、学生正常上学所采取的一系列防疫防控措施。笔者进一步追问“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们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我要求,如做好核酸检测、戴口罩、勤锻炼、及时接种疫苗等,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担当。同时,教师列举关于“喝双黄连可以治疗新冠肺炎”“喝高度酒能杀死新冠病毒等”等伪科学观点,引导学生辨析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并做出合理判断,这对学生的健康生活、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STS情境拓展,培养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等相关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理性解释,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责任担当和能力。课堂的最后,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家养的狗等宠物要定期打预防针?预防的是什么病,这和人的健康有关吗?”引出“狂犬病和狂犬病毒”。笔者展示相关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在讨论交流中学生认同家养宠物定期打预防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了解了被宠物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狂犬病的真实事例展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节课以“情境主线、任务驱动、论证归纳”为教学设计灵魂,以新冠疫情为主线贯穿整堂课,从社会热点情境的导入→“病毒的发现史”实验模拟情境的驱动→“病毒的特征”探究情境的深入→“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辩论情境的升华→STS 情境的拓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真正成为素养发展的主人。教师循序渐进设计问题,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始终处于“活动与体验”的深度学习状态之中。课堂中,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比较、归纳、推理、建模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整堂课中,教师以生为本,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发展了科学思维,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了健康意识,社会责任也得到提升。
- 【发布时间】2024/1/1 10:22:52
- 【点击频次】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