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对分课堂”让小组合作落到实处

 

【作者】 郝国翠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逸夫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对分课堂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用对分上课的决心和信心。
  一、注重了小组讨论的方法
  《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中指出“对分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强调了所有学生独立学习同样的内容,在学习和讨论中,更好地贯彻了平等原则,在小组的交流和展示中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自我评价,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那么,怎么样挖掘学生的实际讨论能力,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我。在学习《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这本书后,我对小组讨论又学到了一个新方法,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比如,我在讲《搭船的鸟》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先让学生学习第一段,找到本段中的重点句子作批注,根据学生们自己写的批注,三个孩子一个小组,向中间的那个学生左右转,中间的学生为组长,让每个学生把自己作的批注读一读,并说一说对课文所理解到的知识。我看到了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这样明确的要求下,都能按部就班地谈出自己的理解。最后师生对话时候,几乎很多学生都作了“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这个关键句子,又用圆圈画出了动词,批注写出了“作者的观察到描写了雨天船上情景,并且圈画出动词“下、打、披、摇”动作描写。
  正因为有学生提前学习,学生们才会拿出自己真正学习到的知识来分享,注重了学习的过程。
  二、对学生训练提问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中指出“能够提出问题,是极其宝贵的才能,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的表现。学生围绕问题学习,就是在锻炼质疑能力和辩论能力。”
  每当要讲新课的时候我都会让学生先读一遍课文,然后根据本课自己的理解,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本文作者要告诉读者的什么?要表达作者的什么情感?在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利用反向思维把内容变成问题,提出来;或者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再通过思考寻找答案,来解决问题。
  我在讲《金色的草地》的时候让学生先读文,再提出问题。每个同学分别在小组内都必须提出一个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他们俩喜欢的花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去草地等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我都没有制止,毕竟说明孩子们动脑了积极参与了,应该鼓励他们的说的欲望。只有一个孩子提出了:一天中草地是怎样变化的?这个中心问题。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自学内化,再小组谈论。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了,很快便找到了答案,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上课时的四个环节:精讲留白、独学内化、小组讨论、师生对话,每一个环节的任务要求更加清晰了,尤其是对于“留白”的认识加强,就是虽然让老师精讲,到底精到什么程度?“留白”留的是什么?需要老师的不断研磨、理解新课标和教材,紧紧抓住“一课一得”进行讲授和练习。任务单的设定,更是考验老师把控教材能力。
  小组讨论这个环节,我一直以为自己做的不好。任务不够明确,讨论的时候比较乱。我打算在学习别的老师引领学生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还得把小组合作讨论的步骤更加明确:组长指导大家把答案放在一起,由组长指派一人读出基础题的答案,错误的要及时纠正,拓展题,让本组中学习最差的那个孩子说,如果说不出来,再换别人,每个同学都得发言,或者参与讨论,最后让学习差的同学再复述一遍!小组讨论这个环节应该是对分课堂的亮点,也是最不好实施的一个环节。怎么让人人参与?怎么能让所有学生有思想的碰撞?学困生是不是会越落越远?这个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提升。
  但是无论有多难做,本人一直坚信,对分课堂肯定能提升课堂效率,让更多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 【发布时间】2024/1/1 10:24:51
  • 【点击频次】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