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大单元“主题”教学策略探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历史教师面对新课改对历史学科的要求,应当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展开优化与创新,注重单元组成课程与教材构成单元之间的联系,形成大单元的教学理念,引入主题式学习模式。
【关键词】 主题式学习;大单元教学;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对繁杂、分散、琐碎,经常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混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处的时间点等情况,因此,教师要注重历史教学存在的主题性与整体性要求,关注单元与课以及课和课之间的关联,避免将知识点过度割裂。在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对单元课程内容对应的历史进程主线与单元主题展开梳理,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的学习活动,增强历史教学的系统性,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一、立足主题,整合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以单元主题为立足点,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首先明确教学单元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位置;其次将其与其他单元的知识进行联系,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最后对整个单元以及各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精准确立,为学生指明合适、具体的单元学习方向。
比如,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单元时,教师应当对该教材在课文划分与编排上的特殊性进行关注,其除了体现出历史形成的时序性,还具有一定的专题性。前三单元仍旧采用时序划分的手段,对1949年到现今的中国发展史进行划分,而后三单元则采用专题化的方式对特定领域对应的发展史进行呈现,而非将其打散到各个时期,以此增强学生对发展史形成整体的感受。该单元仍旧采用时序式编排,但是时间跨度加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文本中涉及“一带一路”“中国梦”“十八大”“十九大”等时事、民生经济相关内容,也拉近了学生与发展史间的距离。考虑到相比近代史与古代史,这一单元的内容围绕政治思想与会议展开,理解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需要更多设计提问环节,也可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对改革开放的社会变化进行反映,使知识内容更加具体化。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时,既要关注知识学习重难点,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重点学习目标可设置为指导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至经济腾飞的发展道路主要脉络,重点攻克邓小平理论具有的影响以及演变到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的过程等难点。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即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来获得史料,对史料信息进行区分,并以史料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与解释,这一目标切合课标要求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大单元教学体系中,教师需要围绕单元主题与文本内容形成具体的单元学习目标,从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主题式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要求,而后依托学情与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过程。
二、设置议题,实施探究学习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运用主题式学习模式,需要使学生将自身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可更多地开展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活动,以探究任务为基本导向,以间接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与利用历史知识,也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与空间递交给学生,鼓励其自主安排。
比如,学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单元时,基于开放与繁荣两个主题方向,教师可以设计“开明的政治”“友好和谐的民族关系”“繁荣昌盛的经济”“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开放的外交”等专题性学习活动,围绕对外往来、民族关系、科举制度、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大运河等教学重点开展单元教学。在进行“开放的外交”这一专题性学习活动时,可设置如下探究任务:搜集对外外交的相关史实;探讨对外交往频繁活跃的多方面原因;外交活动形成的影响;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以长安导游的身份书写导游词。教师通过《西游记》影视剧片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而后布置探究任务,学生可结合课前掌握的史料信息,对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的故事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如角色演绎、诗歌朗诵等,而后以列出表格的方式对这两项重要的社交事件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呈现。在对其他问题进行探究时,除了运用教材,学生还可阅读《隋唐五代简史》《中国通史》等相关材料,再结合教材内容,形成研究报告,小组探究中,组员进行合理分工,通过有效合作以此确保较高的探究效率。小组成员还结合《唐长安城示意图》以及前几个专题关于隋唐经济文化内容知识,完成导游词的撰写。在小组汇报环节,各组委派表达能力较为突出的组员完成对探究报告的汇报,并形象且富有感情地朗诵导游词。各组在进行互相评价时,可听取对方的探究结果,互相补充。、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将发展性教学观运用到历史课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挖掘自身的学习与发展潜力。
三、多元评价,反馈学习成果
基于主题式学习模式,教师在对学生展开评价时,不可只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关注,也要将学习过程纳入评价范围,结合学生在史料解读、探究学习、归纳总结等环节的综合表现作出精准、客观的评价。
比如,在学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对该单元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如可让学生独立设计思维导图,对该單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概括与呈现,有的学生按照时间对秦汉的政治、历史、文化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也有的学生从政治发展、文化科技与对外交流等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在评价的同时,还应当对学生在单元知识结构以及主题分析中的不足进行补充,避免学生遗漏重点知识;也可结合单元教学之初设置的教学目标,以其为标准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按照预设目标进行自我考查。在能力提升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历史地图与历史史料,借此考查其是否有效掌握了观察地图、解读史料、提取信息的方法,明确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素养。最后,教师可布置供学生自选的创造性历史作业,包括围绕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自选主题,绘制历史手抄报,也可为汉武帝或者秦始皇书写人物传记、小论文。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也能够借此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素养形成情况进行有效考查。评价必须贯穿课前、课中及课后等多个环节,以此实现结果式评价与过程式评价的有机结合。
历史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单元主题为学习切入点,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而后借助史料、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在任务与问题的导向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获取系统化的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的各项核心素养,强化单元整体学习效果,提升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J].江苏教育,2021(63):47-49.
[2]叶晓芳.初中历史结业考单元“主题式”复习策略研究[J].教师,2022(5):16-18.
【关键词】 主题式学习;大单元教学;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对繁杂、分散、琐碎,经常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混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处的时间点等情况,因此,教师要注重历史教学存在的主题性与整体性要求,关注单元与课以及课和课之间的关联,避免将知识点过度割裂。在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对单元课程内容对应的历史进程主线与单元主题展开梳理,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的学习活动,增强历史教学的系统性,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一、立足主题,整合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以单元主题为立足点,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首先明确教学单元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位置;其次将其与其他单元的知识进行联系,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最后对整个单元以及各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精准确立,为学生指明合适、具体的单元学习方向。
比如,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单元时,教师应当对该教材在课文划分与编排上的特殊性进行关注,其除了体现出历史形成的时序性,还具有一定的专题性。前三单元仍旧采用时序划分的手段,对1949年到现今的中国发展史进行划分,而后三单元则采用专题化的方式对特定领域对应的发展史进行呈现,而非将其打散到各个时期,以此增强学生对发展史形成整体的感受。该单元仍旧采用时序式编排,但是时间跨度加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文本中涉及“一带一路”“中国梦”“十八大”“十九大”等时事、民生经济相关内容,也拉近了学生与发展史间的距离。考虑到相比近代史与古代史,这一单元的内容围绕政治思想与会议展开,理解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需要更多设计提问环节,也可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对改革开放的社会变化进行反映,使知识内容更加具体化。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时,既要关注知识学习重难点,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重点学习目标可设置为指导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至经济腾飞的发展道路主要脉络,重点攻克邓小平理论具有的影响以及演变到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的过程等难点。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即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来获得史料,对史料信息进行区分,并以史料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与解释,这一目标切合课标要求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大单元教学体系中,教师需要围绕单元主题与文本内容形成具体的单元学习目标,从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主题式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要求,而后依托学情与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过程。
二、设置议题,实施探究学习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运用主题式学习模式,需要使学生将自身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可更多地开展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活动,以探究任务为基本导向,以间接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与利用历史知识,也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与空间递交给学生,鼓励其自主安排。
比如,学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单元时,基于开放与繁荣两个主题方向,教师可以设计“开明的政治”“友好和谐的民族关系”“繁荣昌盛的经济”“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开放的外交”等专题性学习活动,围绕对外往来、民族关系、科举制度、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大运河等教学重点开展单元教学。在进行“开放的外交”这一专题性学习活动时,可设置如下探究任务:搜集对外外交的相关史实;探讨对外交往频繁活跃的多方面原因;外交活动形成的影响;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以长安导游的身份书写导游词。教师通过《西游记》影视剧片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而后布置探究任务,学生可结合课前掌握的史料信息,对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的故事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如角色演绎、诗歌朗诵等,而后以列出表格的方式对这两项重要的社交事件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呈现。在对其他问题进行探究时,除了运用教材,学生还可阅读《隋唐五代简史》《中国通史》等相关材料,再结合教材内容,形成研究报告,小组探究中,组员进行合理分工,通过有效合作以此确保较高的探究效率。小组成员还结合《唐长安城示意图》以及前几个专题关于隋唐经济文化内容知识,完成导游词的撰写。在小组汇报环节,各组委派表达能力较为突出的组员完成对探究报告的汇报,并形象且富有感情地朗诵导游词。各组在进行互相评价时,可听取对方的探究结果,互相补充。、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将发展性教学观运用到历史课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挖掘自身的学习与发展潜力。
三、多元评价,反馈学习成果
基于主题式学习模式,教师在对学生展开评价时,不可只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关注,也要将学习过程纳入评价范围,结合学生在史料解读、探究学习、归纳总结等环节的综合表现作出精准、客观的评价。
比如,在学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对该单元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如可让学生独立设计思维导图,对该單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概括与呈现,有的学生按照时间对秦汉的政治、历史、文化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也有的学生从政治发展、文化科技与对外交流等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在评价的同时,还应当对学生在单元知识结构以及主题分析中的不足进行补充,避免学生遗漏重点知识;也可结合单元教学之初设置的教学目标,以其为标准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按照预设目标进行自我考查。在能力提升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历史地图与历史史料,借此考查其是否有效掌握了观察地图、解读史料、提取信息的方法,明确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素养。最后,教师可布置供学生自选的创造性历史作业,包括围绕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自选主题,绘制历史手抄报,也可为汉武帝或者秦始皇书写人物传记、小论文。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也能够借此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素养形成情况进行有效考查。评价必须贯穿课前、课中及课后等多个环节,以此实现结果式评价与过程式评价的有机结合。
历史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单元主题为学习切入点,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而后借助史料、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在任务与问题的导向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获取系统化的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的各项核心素养,强化单元整体学习效果,提升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J].江苏教育,2021(63):47-49.
[2]叶晓芳.初中历史结业考单元“主题式”复习策略研究[J].教师,2022(5):16-18.
- 【发布时间】2024/1/1 10:26:12
- 【点击频次】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