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作者】 胡道静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幸福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唤起和创新意识的追求,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关键词】 小学科学;创新思维;培养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理性地、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用实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山区农村小学应充分利用科学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地钻研,这种好奇心如果不培养或不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为“好奇”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而提出各种奇怪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加以鼓励,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指导。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要求学生用各种方法使锣鼓发出声音。发现如果用力按压锣鼓,并不能发出声音。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物体怎么能发出声音呢,声音不是从我们口腔里发出来的吗?这时教师不要去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否则就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打击了。教师应大力表扬,因为这时学生有一种非常好奇的心理想了解、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师应做各种与声音有关的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声音的产生使学生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学生能向别人没想到的,会说别人人没说过的,教师不但不应批评阻碍还应称赞鼓励。
  二、通过对事物的探究,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上科学课的时候,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才能解决问题,这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步骤。小学生年纪尚幼,若直接给他们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可能他们一时半会还理解不了,长此以往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通过引入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事例,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问题,从而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热传导”时,教师在鱼缸里放入一条小鱼,然后,在瓶颈处用酒精灯对里面的水进行加热,当瓶颈中的水沸腾时,发现鱼缸中的小鱼还自由地活动。接着学生可能会发问:“为什么鱼还没有死呢?”“鱼有特异功能吗?”……由此,教师加以引导,引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平时烧开水时为什么整锅(壶)水都沸腾了,加热方法又是怎样的?通过实验分析、对比、讨论,学生知道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不同的物体或不同的热源,有不同的传递方法。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传递方式主要靠热对流形式,而且底部加热才会使整壶水烧开。那为什么底部加热整壶水会烧开?更深层次引出新的问题:原来水加热后会变轻上升,上面冷的水重会下降,这样循环往复形成对流,整锅水就沸腾了。金鱼不死的原因就是上面的水加热后不会流到下面去,上面即使沸腾了,下面的水还是凉的。这样环环相扣,让整个热传递的知识连贯起来,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就更容易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知觉,从而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已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岩石的组成》一课中。我们前面已经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花岗岩,看看组成花岗岩的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它们分别是什么?学生就会感到很惊奇,——奇形怪状的岩石还可以分类。有一种求知欲望驱动着学生去了解:这些颗粒究竟是什么。教师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使得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师应把学生当做自己的知己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所以突出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经历各种实验活动的过程比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加重要。
  四、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
  科学课的学习有别于传统的讲课方式,它更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找到科学答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的学习中教师不能本末倒置,如果以为在课堂上只要将知识全部灌输进学生的头脑中,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和学习兴趣将会大大减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当一个监督员,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提供学习的平台,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支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例如,在学完“杠杆原理”之后,可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实验,用简单游戏“比比谁的力气大”,将“杠杆原理”应用在生活中,可让班内力量很小的女生拉过力量最大的男生,还可以用一个小小钩码吊起一个重物,教师也可以设计学生掰手腕的游戏,让他们总结其中的道理。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妙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小学课堂不像中学或大学那样专业,其中的趣味知识是很多的。新的事物会激发人的探索欲望,针对不同课程的内容,教师需要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优化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热空气”时,教师可以开展室外活动,带领学生放一次孔明灯。接着提问:“为什么孔明灯能够飞上天空?”“将小风车放在酒精灯上方为什么可以转动?”学生在感到新鲜之外,会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甚至天马行空地想象,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总结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一些不能通过演示完成的科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视频等音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的奥妙,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之,我们分析了小学科学课堂的现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小学科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方式,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科学观念。希望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新型课堂形式,发挥其价值和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裕红.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21(1).
  [2]李兰英.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8):35.
  • 【发布时间】2024/1/1 10:28:31
  • 【点击频次】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