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策略研究
——以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五年级Module3为例
【摘 要】 语言是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文化的体现方式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它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提高学生英语的语言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开拓文化视野,实现文化交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单元整体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旨在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保存、传播、交流文化的手段,是人们理解、接纳、融入异域文化的前提与基础。党的第二十次报告中强调,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化。这一方针政策为当前学校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融合文化、培育文化、弘扬文化指明了道路与方向。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及,英语课程是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1]。且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核心素养价值取向的体现,它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文化差异的冲突和语言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他们无法运用具象化思维理解知识,形成结构化的文化体系,在了解中西方文化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阻碍了英语学习的脚步;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部分教师欠缺对文化的提炼与整合,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文化提炼与引导,未寓文化差异于教育之中,未能帮助学生辩证的看待文化,影响了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可知,文化在素质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跨文化教育有机渗透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基于《新课标》以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Module3为分析对象,对单元整体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策略进行剖析及阐述。
一、聚焦单元主题,挖掘文化内涵
《新课标》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要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深度解析文本内容,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挖掘育人价值,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循序性、渐进性、整体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立足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目标,研读单元语篇,串联单元内容,构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见表1)理清文本脉络,深挖单元文化背景,将跨文化意识巧妙渗透到教学中。
该例单元主题范围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归属“社会文化、自然生态”主题群,单元主题为“Trip”,单元话题为“谈论周末的活动”。该单元共两个语篇。语篇一为对话型语篇,课文情境是Amy和Daming打电话,向Daming介绍他们带Lingling一起游览伦敦著名景点的周末活动;语篇二为记叙文语篇,课文介绍Daming和爸爸周末去游览长城及所做的事情。在中西文化背景下,教师可在学生了解英国著名景点时,纳入英国历史及文化,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其视野,感知文化的多元性;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祖国历史及文化,进一步增强祖国意识。教师要将跨文化意识有广度、有深度、有效度的穿插到学科教学中,加强文化多元性的学习,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向文化意识,辩证看待世界,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
二、依托单元目标,培育文化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教师要立足主题,明确基本教学目标,以思路为主线,串联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化于心,把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同语言技能紧密结合。跨文化交际是语言与文化的双向交际,具有双向性。教师要有文化包容意识,方可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包容性,继而采用角色扮演表演式,文化对比学习式有效的开展情景化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语言知识、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出发,培育跨文化交际意识。该例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语篇,了解中英标志性建筑(the Great Wall,Big Ben,the British Museum,London Eye)及文化,感知与体验文化多样性,乐于并积极使用英语,运用功能句型询问和陈述过去行为。情感目标要求在感受中外文化的基础上,固本培元强化爱国意识,涵养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品格、提升学生文明素养。交际目标体现在教师要基于文化输入,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鼓励引导学生勇跃输出,把学习从书本引向广阔真实的现实世界,着眼文化,感悟祖国文化精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助力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践行学思结合,促进文化交流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新课标》指出,要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问题和情境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教师要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学习语言学习的乐趣,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围绕单元主题“Trip”分别为学生创设“伦敦一日游”和“中国之行—北京”模拟真实旅行情景,运用“Where /Why/When /How did you go?/Who went there with you? /What did you do?”为学生搭建语言学习“脚手架”,将学习理解进行应用实践,有效构建重点知识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风情,唤醒学生探索倾向和参与感。通过“我是形象大使,我促文化交流”的活动,帮助学生构建中外文化交流途径,将应用实践进行迁移创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思维品质,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学习借鉴外国文化,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彰显民族特色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四、 创新学科融合,发展核心素养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猎广泛,囊括了德、智、体、美、劳育等多种元素,具有知识关联性,学科融合性,价值体现性等特点。能贴近学生、生活、社会,优化知识,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便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体体系,深化主题意义,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价值观,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提升文化素养。在该单元教学中,笔者基于学科融合实效性原则,运用旅行路线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在“trip”思维导图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提升文化艺术涵养;聚焦学科融合的趣味性原则,在教学中融入旋律、节奏帮助学生感知英语学习魅力。通过小组合作基于文本创编韵律,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增强学生节奏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音乐欣赏能力;在作业板块,围绕语篇话题,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分别设计异国风情之旅和中国古韵之旅,以字谜涂色、迷宫闯关、新闻采访稿、旅游周记等形式呈现模块整体作业,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发展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智育发展;围绕学科融合发展性原则,以文化作基石,语言为辅助,融入绘本Weekends & My E-pals,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深华主题意义,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学生阅读和文化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将跨文化交际意识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其重要意义,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聚焦单元主题,深挖中外文化背景;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辩证的领略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 黄秋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策略.[J].教学研究.学周刊2018.10.第30期.66-67
[3] 张亚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探讨.[J].课改坛?探索篇2019.
- 【发布时间】2024/4/10 10:46:06
- 【点击频次】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