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中的养成教育

 

【作者】 姜亭亭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有着特殊的教育环境,对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农村孩子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下面根据我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点滴经验谈一谈农村小学的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应该从家庭开始
  家庭是孩子们养成教育的第一学校。父母是他们习惯养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家庭中养成,主要的教育责任在我们的家长。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二、农村养成教育的诸多问题
  在农村,受农村环境治理滞后和许多家庭存在着诸多的不良生活习惯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孩子在学龄前自然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债。究其原因一多半的责任应该来自于家庭习惯的养成。农村孩子的父母在农忙时节无心照顾和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在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无规律可循,孩子也藏只有我行我素了。起居无规律,饮食无规律,生活无节奏,尽管大多数孩子有老人监护,但细心的程度与标准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孩子散漫、邋遢、和个别不完成作业或完成作业的质量差等诸多不良习惯行为,甚至有的孩子中午吃不上正规的午餐,吃零食或小食品的现象比较普遍。久而久之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孩子缺乏竞争意识,不爱运动,体能下降,耐力差,身体偏胖的比例较大。对一些特殊的农村家庭来说问题就更为严重了。比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残疾儿童还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更缺乏正常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养成教育大打折扣。
  三、在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养成教育
  1.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农村的孩子纯朴,见识少,他们从背着书包踏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要求,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什么都是那么新鲜、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老师要上好一课,对新入学的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校的规章制度,还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小节进行约束。
  2.教师应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实施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单纯,视野狭窄,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的言行胜过他们的父母,孩子们听老师的话胜过听父母的话。他们会把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时常效仿老师的行为举止,模仿老师的言行。教师的良好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而,教师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态度要和蔼,品行要端正,以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格和品德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认为老师是值得尊重,值得学习,值得信赖的,通过老师的榜样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
  3.开展经常性的劳动。孩子经常参加校内的劳动也是开展养成教育很重要的一课。我校在此项工作中做的有声有色。学校经常组织各班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在校园内相继栽植树木2000多颗,每年春季种植花草2000多束,老师还带领学生铺步道砖,修绿篱,铲杂草等多样化的劳动。既使学生得到劳动锻炼,又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4.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配合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发展主要通过教师、家长、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养成教育也需要教师、家长正确引导和不断的矫正。

  • 【发布时间】2024/5/22 15:38:39
  • 【点击频次】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