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 李发秋

【机构】 四川省蓬安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德育成长倍加关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基于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法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价值主旨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权利与责任。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他们的思想是摇摆的,他们的行为是迷茫的。如何引导学生顺利渡过迷茫的青春期,需要教师、家庭和社会多方的通力合作。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主要德育平台,初中政治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肩负的重任之重大,更要利用好手中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改大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冲在新课改的前列,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低效的教学形式,根据教改要求和学生需求竭力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接受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熏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鉴于此,以下就基于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一、精心设置课前导入,创设生动教学情景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让学生主动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课前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导入又是教法创新的的关键点,则需要精心创设生动的课堂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青青的的脚步、青青的气息”一节时,可以在课堂伊始,用多媒体导入《青春舞曲》,将青春以歌声来表现,让学生从聆听中感受青春的脚步。体会“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而我的青春,一去无踪影,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事实上,在激昂,欢快的音乐声声中,初中学生对生活、对自我的情感体验得得到了激发,也让学生能从内心体验到青春的朝气蓬勃,也让课堂焕发出青春活力。有效的课前导入把学生的思维牢牢集中于课堂,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二、巧提问多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源于思考,而思者是学习的基石。平时教学中许多教师将知识点的梳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忽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的关联,与自我的联系。学习知识是课标要求,但教法需要创新,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从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开展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如在学习“生活离不开法”一节时,对于生活与法律的关系,应该如何呈现?很显然,生活中的法律现象最为常见,而这些现象往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面对道德、法律、纪律,尽管与法律既相互联系,且具备不同的内涵。如果我们将法律与生活进行单独探析,则丧失了生活的意义,也难以激发学生对法律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可设置学生辩论环节,精心创设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道德、法律知识进行辩论。例如设置辩论话题:“路遇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起来”,让学生自行分组,确定正方、反方,就各自的理由、观点以及所反映的道德与法律现象进行辩证,教师根据学生的辩论,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确定法律与生活的融合,增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参与热情,从辩论中获得知识。所以说,我们从知识点的梳理与教法的呈现上,将知识的理解与生活现象进行关联,突出学生对生活中法律问题的关注,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做一名知法、懂法、用法的好学生。
  三、搭建互动自主交流平台,营造探究学习机会
  关注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增进学生互助学习。如在学习“人生自强少年始”一节时,对于该节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扬起自信的风帆”;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是“走向自强之路”。对于该节所倡导的“自强”概念,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自主交流,并结合提出的问题展开探讨,发表各自的理解,探析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增强自信、如何去独立做事、如何自强等等。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了解自己,感受自我,学习自信的方法,明白自强的道理。同样,在学习“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益”一节时,对于该节知识点,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抛出问题,让学生了解“消费者的权益有哪些?”也可以引入多媒体素材,通过课堂展现材料,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挖掘生活中的法律现象,把握和梳理“权益”的内容与形式,增进对概念的理解。
  四、拓延教学边界,构建教育合力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乃至全社会的责任。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加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因此,德育教育的边界不应该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也不应该全是学校校园,而应该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真实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多的德育资源隐藏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善于结合家庭、社会的力量,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育时机,全力构建德育教育的合力,为学生营造全面、立体而浓郁的德育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在学校严格要求规范学生的言行,而且还需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和思想动态,并及时向学校老师反馈。这样,教师就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德育教育更接地气,也更具时效性。此外,社会上有很多公共服务平台,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与这些教育平台取得联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学习更加鲜活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为学生营造全方位德育教育环境,促使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展开。
  五、发挥活动式教学,内化学生德育品质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不能单纯地讲解,而是要从具体的、多样的活动教学中来升华课堂氛围。事实上,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从主题活动创设中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激活学生的法律思维,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操与品质。针对道德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予批判,而是要从问题入手,延伸现象,挖掘本质,呈现道德意志,给予学生交流、探究、合作、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中感受道德情感,内化品行态度。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演讲,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展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不断进取,努力探索,创新教法,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为教学目的,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教学思路与视野,增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参与热情,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秀芝.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 2017(34) 68.
  [2]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114,162.

  • 【发布时间】2024/5/22 15:56:29
  • 【点击频次】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