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之我见

 

【作者】 王梓晴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军户农场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因此,“口语交际”成为农村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而在农村学校,教学的实施又存在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农村“口语交际”教学更是常常出现尴尬的场面,不是乱(乱七八糟的,讲不对题)课就是死课(一言不发),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教师也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口语交际”教学也就成了农村语文教师的一个头疼问题,在“口语交际”课上为了想让孩子说话,很多语文教师也想出了很多办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有时为了不影响其他课,也只好作罢,一想心理就不是滋味。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启发

  第二学期一开始我上了‘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一课,对于我班的情况,我是最了解不过的了。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已经认真地备了课。我想第一单元的整个单元讲的都是有关春天,一提到春天学生一定有说不完的话。虽然心是如此想,但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没多大的把握。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教室,并开始我的计划:我边描述春天的美景边自我陶醉,当描述结束后问:现在是什么季节。
  “是春天”学生回答。
  问:“春天在哪里呢?”
  教室里却鸦雀无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参与。我再次引导学生看看窗外的景物,可是谁也不愿意说,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堂课的内容就在周围可是怎么就这样的失败了。
  “春天在哪里呢?”这一话题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抽象的,代表春天的景物到处看得见,但却无法表达。在没有辅助教学条件的农村学校里,怎样让这群孩子开口说说自己的所见和感受呢?
  我看了看窗外,春天不就在我们的身边吗?那就先让孩子们体验体验再借机说说不是更好吗?
  于是,我就地取材,用了两分钟的时间在教室外面采集一枝刚发嫩芽柳枝,一撮嫩草,一枝桃花。在课堂上我先出示一枝柳条问:“这是一枝什么样的柳条?”
  学生:“是一枝刚刚发芽的柳条。”
  问:同学们想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吗?
  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就兴高采烈地说:“想”。说实在的,我有些激动,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我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一帮家伙还以为我在和他们玩,刚才上课的紧张样没了。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按座位的顺序逐个地对柳条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结束后问:每个季节都有这样的柳条吗?
  学生:不是,春天才有。
  问:现在你们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了吗?话音刚落,学生恍然大悟,兴趣大增,齐声说:春天在树枝上。
  问:说得好呀!春天就在树枝上,你发现这些树枝有什么变化了吗?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让你们怎样做的呀?
  “老师,我来说。”举手的同学兴奋不已,数量是空前的多。
  生1:春天在树梢上,树叶发芽了。
  生2:树叶发出一阵一阵的香,树叶软软的。
  问:能用一句话把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讲出来吗?
  生3:春天在树梢里,小树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发出嫩嫩的香。
  我给予了表扬后,又接着出示一枝桃红和一棵小草。问:春天只在树梢里吗?这时同学们异常的兴奋,就这样打开了话匣,在老师的要求下与同桌交流,与小组交流,与老师交流,这堂课孩子们已就这样不知不觉地随着我无意的安排而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教学要求,达到交际目标。看到他们那自信的样子,我也从这次教学中得到一些启发“要想在农村口语交际教学中完成交际任务,达到交际目的。”主要做到:
  1.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交际气氛
  农村的孩子见识少,知识面窄,听和说的能力较差,再华丽的语言,再优美的语句,还不如眼见为实,但口语交际教学不是单纯“听话”,“说话”练习,而是师生心灵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学中只有营造轻松自如的交际环境,有了良好的交际环境,学生才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课堂才会是生机盎然,把课堂教学变为生活化,口语化教学,说的是孩子生活中的话,才能让学生肆无忌惮的开口说话,就像上面《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一样,学生在老师一步步的诱惑下进入情景,没有上课的心理压力,没什么顾忌,学生无形中已不知不觉被老师引导完成了交际任务,过程轻松自如,水到渠成。
  2.因地制宜,利用资源,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水平
  《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有实际意义。因此,我们的农村教学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利用当地资源,教学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才达到实际意义的效果,新教材还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农村孩子,他们的生活(下转第46页)(上接第47页)只限于山山水水,现代的东西学生接触较少根本无从谈起,很多口语交际话题学生听都没听过,更没了交际的兴趣,要想在口语交际中提高交际水平,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说话内容达到有话想说的欲望,什么样的话题能让学生有话欲说呢,《标准》还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2.1话题要与学生生活接近,首先要求话题具有现实性,但具有现实性的话题未必适合于学生,与学生生活的话题接近的内容是完成口语交际活动任务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保证人人有话可说,的能激起学生倾吐冲动和交流的欲望。
  教材中安排的一些话题,看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接近,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学生生活阅历或环境不同,知识经验也不同,教材中的某些话题可能贴近了部分学生,却难免远离了另一部分学生,这样的内容,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又不能任由教师随心所欲,那样又离题太远,有些教材稍加改造,就可能成为一个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例如:第六册《我想发明机器人》,这一话题学生并不是都有经历过,有的学生家庭条件稍好一些,可能有玩过,或在电视上看见过有关机器的作用,可是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并不了解机器到底有什么用,所以在教学时,先引入实际的生活,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机器。
  学生1:打米机、犁田机。
  学生2:挖机、洗衣机、对呀,这些机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方便。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倾吐冲动和交流的欲望。
  2.2要求说话的方式灵活多样。
  教学的顺序或手段要灵活多样,不一定要按教材的顺序或方式,对于不敢说的学生,也不一定要他说,可以要求他认真倾听,也可以让他向说话的学生提问,话有说了,这样的方式既达到目标,又能激起学生的说话兴趣。
  2.3话题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说话内容不仅是学生熟悉,而且要贴近他们的喜好,才有说不完的话。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浅见而已,不过我想在上《口语》中我们老师应当多从学生的角度,所处的环境,然后找到一个连通教学目标的桥梁,我想这应当还是可以的,目前我正向这个方向努力,如果有所成我将么一时间让大家共同分享。

  • 【发布时间】2024/5/22 15:56:55
  • 【点击频次】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