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如果说语言是一门艺术,那么语言的承载体汉字就是艺术构成的细胞。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是中华民族流传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制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而其中1600~1800个汉字是要求在小学低年级段完成,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由此显现。然而识字是一个十分枯燥的过程,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量呢?
1.注重字音,反复初读,多次出现
字音的掌握是识字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给学生很短的时间识记生字,这在公开课上尤为突出。事实证明,学生在短短三五分钟内根本不可能有效识记生字,而对于生字,学生一旦留下错误的印象再要纠正就非常困难了,所以我们要注重字音教学,在初读时要反复多读,并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多次反复出现认读。我常常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自读,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然后用卡片、投影等方式把生字连词出示检查读,可以以齐读、领读、互相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分带拼音读和去拼音读两个步骤检查,重点纠正平翘舌、前后鼻音等易读错音节。再将生字放在课文中连起来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查,重点纠正轻声音节、多音字等易发生变音的生字读音。最后在课堂巩固之余,在课外找时间、找机会再巩固。这样,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就必然能成为“好朋友”了。
2.加强义感,结合语境,直观演示
字义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起点,可以让学生减少机械识记,增强意义识记。在识字教学中要注重结合一定的语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在课文的学习中指导学生理解字义。我一般采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图文对照理解、动作演示理解这三种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是比较常用而有效的识字方法。例如我在教《风娃娃》一课时,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易”字。先要求学生读二、三自然段,然后提出问题:“风娃娃在帮助人们做好事时,有没有花费很大的力气?”学生自然会答:“没有。”于是自然就得出“易”是容易,不费力的意思了。像这样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字义了。
(2)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一年级新学汉字大多是象形字。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因此教学象形字就可以从先画出原始图形,再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来进行图文对照理解。例如在教《口耳目》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日、月、水、火”等字的图形,再将汉字打乱次序出示,让学生连一连说一说,学生就能比较直观地识记这些生字了。另外,课文中的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如在教学《识字1》(金秋时节)和《秋天的图画》这两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文的插图上写好相应的词语。这样,汉字在孩子们的眼中就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方便了孩子理解和记忆。
(3)动作演示理解字义
利用动作演示来帮助理解字义,一般较适用于进行动作类生字的识字教学。如在教“跑”“跳”“打”等这一类生字时,我常常采用请学生上台做动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优点是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学生一看就懂。
3.区别特点,创编口诀,巧记字形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形近字的教学是一大难点。对学生来说,形近字由于其似是而非的特点往往比较容易混淆,一旦在初学时被混淆,那么在今后再次出现时就更加不容易区分了。因此,在初学形近字时,帮助学生准确区分形近字的异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形近字教学时,我通常采用先让学生比较字形,区别字形异同,再根据实际情况创编口诀的方法,引导学生巧记字形。例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为了区别“渴”和“喝”这两个字,我引导学生思考:“你平时口渴了喝什么?喝水要用什么喝?”经过启发,学生合作编出了“渴了要找水,找到用嘴(口)喝”这样既能巧记字形又能明白字义的口诀。同样的例子还有《葡萄沟》一课中区别“密”和“蜜”,学生编的是“山上树木密,小虫尝蜂蜜”;以及区别“未”和“末”是“未来越来越长,末路越来越短”;区别“辛”和“幸”是“平时辛苦一点,最后幸福十分”等等顺口又好记的口诀。
像这样创编口诀的识字方式,使学生能轻松地识记生字,也使学生大大减少了在作业时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同时还能激励学生观察字形、展开联想,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童心纯真,孩子们许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往往闪烁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以满腔的热情去探求更多更好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寻找识字过程中的童趣,让识字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王琴,孙海云.网络论文《识字教学的原则和途径》
[2]陈小红.网络论文《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感悟能力的培养研究》
[3]张晓红.网络论文《低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点滴体会》
1.注重字音,反复初读,多次出现
字音的掌握是识字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给学生很短的时间识记生字,这在公开课上尤为突出。事实证明,学生在短短三五分钟内根本不可能有效识记生字,而对于生字,学生一旦留下错误的印象再要纠正就非常困难了,所以我们要注重字音教学,在初读时要反复多读,并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多次反复出现认读。我常常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自读,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然后用卡片、投影等方式把生字连词出示检查读,可以以齐读、领读、互相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分带拼音读和去拼音读两个步骤检查,重点纠正平翘舌、前后鼻音等易读错音节。再将生字放在课文中连起来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查,重点纠正轻声音节、多音字等易发生变音的生字读音。最后在课堂巩固之余,在课外找时间、找机会再巩固。这样,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就必然能成为“好朋友”了。
2.加强义感,结合语境,直观演示
字义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起点,可以让学生减少机械识记,增强意义识记。在识字教学中要注重结合一定的语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在课文的学习中指导学生理解字义。我一般采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图文对照理解、动作演示理解这三种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是比较常用而有效的识字方法。例如我在教《风娃娃》一课时,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易”字。先要求学生读二、三自然段,然后提出问题:“风娃娃在帮助人们做好事时,有没有花费很大的力气?”学生自然会答:“没有。”于是自然就得出“易”是容易,不费力的意思了。像这样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字义了。
(2)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一年级新学汉字大多是象形字。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因此教学象形字就可以从先画出原始图形,再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来进行图文对照理解。例如在教《口耳目》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日、月、水、火”等字的图形,再将汉字打乱次序出示,让学生连一连说一说,学生就能比较直观地识记这些生字了。另外,课文中的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如在教学《识字1》(金秋时节)和《秋天的图画》这两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文的插图上写好相应的词语。这样,汉字在孩子们的眼中就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方便了孩子理解和记忆。
(3)动作演示理解字义
利用动作演示来帮助理解字义,一般较适用于进行动作类生字的识字教学。如在教“跑”“跳”“打”等这一类生字时,我常常采用请学生上台做动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优点是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学生一看就懂。
3.区别特点,创编口诀,巧记字形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形近字的教学是一大难点。对学生来说,形近字由于其似是而非的特点往往比较容易混淆,一旦在初学时被混淆,那么在今后再次出现时就更加不容易区分了。因此,在初学形近字时,帮助学生准确区分形近字的异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形近字教学时,我通常采用先让学生比较字形,区别字形异同,再根据实际情况创编口诀的方法,引导学生巧记字形。例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为了区别“渴”和“喝”这两个字,我引导学生思考:“你平时口渴了喝什么?喝水要用什么喝?”经过启发,学生合作编出了“渴了要找水,找到用嘴(口)喝”这样既能巧记字形又能明白字义的口诀。同样的例子还有《葡萄沟》一课中区别“密”和“蜜”,学生编的是“山上树木密,小虫尝蜂蜜”;以及区别“未”和“末”是“未来越来越长,末路越来越短”;区别“辛”和“幸”是“平时辛苦一点,最后幸福十分”等等顺口又好记的口诀。
像这样创编口诀的识字方式,使学生能轻松地识记生字,也使学生大大减少了在作业时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同时还能激励学生观察字形、展开联想,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童心纯真,孩子们许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往往闪烁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以满腔的热情去探求更多更好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寻找识字过程中的童趣,让识字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王琴,孙海云.网络论文《识字教学的原则和途径》
[2]陈小红.网络论文《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感悟能力的培养研究》
[3]张晓红.网络论文《低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点滴体会》
- 【发布时间】2024/5/22 16:20:43
- 【点击频次】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