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种与音乐情感和谐的环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心、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并与他人沟通。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三大方式外,还应把体验、模仿等适合音乐学科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探讨,相互合作,解放思想,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张扬个性,得到发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一直存在着“老师怎样唱,学生怎样学”的现象,方式单一机械。音乐欣赏课中往往老师的解说来替代学生的感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被动地“学习音乐”;学生千篇一律地跟着老师做到底;歌曲演唱在老师的统一处理下完成等,这些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
音乐是一种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创造一种与音乐情感和谐的环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的创造体验,并为其表现提供机会和条件,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做好铺垫。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宜过多地讲解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学生限定框框条条,这样会扼杀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为此,我们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让学生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和探索的余地,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进行创造。如上音乐欣赏课,就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变“静”为“动”:在欣赏课上,教师常常强调安静地欣赏,安静地思考,可是这些“安静”往往让音乐不再美妙,而成为学生的催眠曲。所以,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在教学《跳竹竿》时,整节课以“跳竹竿”的音乐活动贯穿始终,我带领学生在乐声中跳起充满民族特色的竹竿舞,学生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领略和加深了对民族风情的理解;二是变“被动”为“主动”: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啊,香格里拉》时,我在上一节课就布置作业,让大家了解藏族,能够说出这个民族的特点、风土人情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加深认识,让学生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去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强化表现,锻炼创新能力
音乐表演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演奏的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和熏陶。
1.落实识谱教学。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实践告诉我们,识谱要与演唱、演奏、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尤其是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和乐曲识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识谱。
2.重视表现教学。其一,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的实践活动进行。我们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助、合作能力。还要指导学生不仅学会唱,而且掌握正确的歌唱要领及一定的歌唱技巧,从而去表现歌曲的情感,使歌唱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其二,器乐演奏教学也是表现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演奏的过程,能够使同学们产生成就感,客观上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使他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及全面提高音乐素质。在这样的学习动机下,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以此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其三,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担任此项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艺术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课外活动要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重在提高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演、鉴赏、评价音乐等能力,使他们具有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鼓励创造,培养创新思维
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创造教学指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实际上,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我们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很多种理解。所以,应该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创造教学主要包括即兴式和指令式两类。
1.即兴式的音乐创作。它指学生对眼前景物、事物有所感触,运用知识,临时发生兴致进行再创作。它包括即兴式节奏创作,如即兴拍出或敲出一段节奏;即兴式体态律动创作,如学生利用听觉和身体动作,把所感受到的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等,即兴地表现出来;即兴式旋律创作,如让学生即兴唱出一段自编的曲调。这些方法都能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指令性的音乐创作。让学生根据老师制定的某些音乐要素,如音符、节奏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发展性的音乐创作。它包括:①按照指定的节奏创作节奏谱;②按照指定的节奏谱、音符创作曲调;③指定某一旋律,进行变奏;④按照指定的歌曲进行编配多声部合唱;⑤根据指定的题目练写简单的谱曲。
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三大方式外,还有体验、模仿等适合音乐学科的各种学习方式。音乐教师不能单一或形式化地使用教学方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探讨、相互合作、解放思想,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张扬个性,不断创新。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一直存在着“老师怎样唱,学生怎样学”的现象,方式单一机械。音乐欣赏课中往往老师的解说来替代学生的感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被动地“学习音乐”;学生千篇一律地跟着老师做到底;歌曲演唱在老师的统一处理下完成等,这些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
音乐是一种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创造一种与音乐情感和谐的环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的创造体验,并为其表现提供机会和条件,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做好铺垫。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宜过多地讲解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学生限定框框条条,这样会扼杀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为此,我们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让学生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和探索的余地,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进行创造。如上音乐欣赏课,就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变“静”为“动”:在欣赏课上,教师常常强调安静地欣赏,安静地思考,可是这些“安静”往往让音乐不再美妙,而成为学生的催眠曲。所以,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在教学《跳竹竿》时,整节课以“跳竹竿”的音乐活动贯穿始终,我带领学生在乐声中跳起充满民族特色的竹竿舞,学生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领略和加深了对民族风情的理解;二是变“被动”为“主动”: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啊,香格里拉》时,我在上一节课就布置作业,让大家了解藏族,能够说出这个民族的特点、风土人情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加深认识,让学生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去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强化表现,锻炼创新能力
音乐表演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演奏的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和熏陶。
1.落实识谱教学。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实践告诉我们,识谱要与演唱、演奏、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尤其是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和乐曲识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识谱。
2.重视表现教学。其一,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的实践活动进行。我们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助、合作能力。还要指导学生不仅学会唱,而且掌握正确的歌唱要领及一定的歌唱技巧,从而去表现歌曲的情感,使歌唱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其二,器乐演奏教学也是表现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演奏的过程,能够使同学们产生成就感,客观上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使他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及全面提高音乐素质。在这样的学习动机下,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以此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其三,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担任此项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艺术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课外活动要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重在提高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演、鉴赏、评价音乐等能力,使他们具有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鼓励创造,培养创新思维
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创造教学指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实际上,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我们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很多种理解。所以,应该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创造教学主要包括即兴式和指令式两类。
1.即兴式的音乐创作。它指学生对眼前景物、事物有所感触,运用知识,临时发生兴致进行再创作。它包括即兴式节奏创作,如即兴拍出或敲出一段节奏;即兴式体态律动创作,如学生利用听觉和身体动作,把所感受到的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等,即兴地表现出来;即兴式旋律创作,如让学生即兴唱出一段自编的曲调。这些方法都能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指令性的音乐创作。让学生根据老师制定的某些音乐要素,如音符、节奏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发展性的音乐创作。它包括:①按照指定的节奏创作节奏谱;②按照指定的节奏谱、音符创作曲调;③指定某一旋律,进行变奏;④按照指定的歌曲进行编配多声部合唱;⑤根据指定的题目练写简单的谱曲。
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三大方式外,还有体验、模仿等适合音乐学科的各种学习方式。音乐教师不能单一或形式化地使用教学方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探讨、相互合作、解放思想,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张扬个性,不断创新。
- 【发布时间】2024/5/22 16:25:46
- 【点击频次】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