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作者】 劳丽洁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城镇中心校白云塘教学点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还可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没有重视朗读的语调和语速
  语调和语速在朗读中是很重要的。如果在朗读时语调和语速都很平淡,那么文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会对朗读产生厌烦。所以,我们在进行朗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加强语调和语速的指导,教会学生在朗读中懂得那些地方语气强些,那些地方语气弱些,那些地方该停顿,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韵律美。
  (二)没有重视朗读的感情色彩
  小学的许多课文感情色彩很强。我们在朗读时,需要把感情融到文章中。在教学中,许多老师都不注重朗读感情色彩,课堂没有激情,学生只是单纯的读,没有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在进行朗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课文感情色彩,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
  (三)课堂朗读模式固定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读,学生听,老师教读一次课文,学生跟读一次,或老师教一句,学生跟读一句。这毫无激情的学习方法,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不到上课的乐趣,容易造成对朗读不感兴趣,课堂效率低。
  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朗读的魅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味,体会有趣故事。如《草原》一课,老师可以在朗读时配上轻音乐、图片,让学生随音乐朗读,感受草原的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采用情景交融的朗读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明确朗读目的
  朗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声音来感受文章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因此,在朗读时,我们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朗读能提高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速度,朗读也可以帮助我们感受文章的情感。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鲁滨孙漂流记》这课教师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主人公鲁滨孙勇于与环境作斗争,敢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性格特征,在荒岛上面临着无尽的困难,但他从没放弃过,他用自己的双手创建自己的家园。读完课文后,让学生明白勇气和毅力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像鲁滨孙一样面对困境豪不气馁,勇往直前。教师在教课文时,要抓住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不同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朗读目的,有针对性让学生理解课文,课堂上适当安排朗读,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文读得多了,学生能通过朗读,能品词和品句,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字词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强调朗读的节奏和语调,哪些该抑扬顿挫,哪些句子用什么语气读。如读疑问句就用好奇,不确定的语气读,感叹句就用强烈的感情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感。
  (三)提高朗读技巧
  朗读不仅仅是将文字读出来,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教师要根据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在朗读方式上要让学生能通过默读、轻声读、大声读等方式让学生领会朗读的技巧,朗读中注意停顿,速度、节奏、语调等技巧提高朗读的水平。如发音要正确,注意语音语调,不要忽高忽低,还要注意停顿的位置,要练习发音和语速,让每个音节都清晰流畅,哪些该重读,哪些地方带着微笑读,哪些地方读出伤心来,这都要教师指导,在教学中抓住深刻的句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如《匆匆》这课,“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句子很特别,作者运用的排比句,表明了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道理,句子里写了燕子、杨柳、桃花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东西,学生读到燕子、杨柳、桃花,让学生用喜欢的语气读,每句的“再”字要重读,“聪明的”可以拉长一点语气,“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让学生用疑问语气读出来,通过反复练习朗读,教师点拨。学生更容易理解内容。
  (四)联系生活实际朗读
  很多好的文章都是来自生活,学生在朗读课文后不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如《少年闰士》这一课,里面讲到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这两部分,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回忆自己童年乐趣、捉鸟、摸鱼等事例。学生很快就会理解。
  (五)教学示范朗读
  示范朗读可以教师示范,学生示范,课件示范,教师示范读就是教师读给学生听,学生示范读就是可以小组读,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示范形式各种各样,教师要根据课文选择适合的示范方法。如教《小猴子捞月亮》这课,教师示范朗读时可以加手势,读小猴子伸手去捞月亮这句时,教师边读边演示伸手捞月亮的动作,老猴子一抬头,教师做抬头的动作,让学生触景生情,朗读就声情并茂了。教师示范读后,指导平时朗读好的同学示范读,再分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让学生反复读。配上音乐,让几个表演欲强的学生上黑板朗读,要求能作出猴子捞月亮的动作,通过老师、学生的示范,连平时不敢开口读书的学生也读得有声有色,孩子们通过朗读明白猴子是怎样捞月亮了。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模仿能力强,都喜欢模仿,教师在教学中,多注意给学生示范,多范读,以真实的语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示范朗读、指导朗读、反复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三、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朗读能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朗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中语言美、事物美、意境美、情感美。朗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
  (二)朗读能训练语感
  语感是朗读的灵魂,它能使朗读更加富有情趣、有情感。在语感训练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朗读名著、名师作品、讲故事,参加各种演讲比赛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感。还可以利用游戏,如“谜语接龙”、“成语接龙”等,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高语感。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引导学生朗读时,感受诗歌从语气坚定到紧张艰难,到语气轻松,教师让学生感知“远征难”“只等闲”“尽开颜”体会诗歌的韵味,节奏感。
  (三)朗读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俗话说:写离不开读,只有会读,才会写。朗读可以让学生丰富写作的词汇,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技巧。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顺序,写作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在作文中就能运用好词好句,优美的词语写作。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对作文感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要关注朗读的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活动,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章的情感。让朗读成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传授朗读的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徐世英、《谈谈朗读教学》、南方出版社
  [2]于泽林,汪莉《乡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新课程研究,2018(4):103-104
  • 【发布时间】2024/5/22 16:25:58
  • 【点击频次】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