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中个性化学习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一、树立个性学习的理念
1.教师要树立个性学习的理念
教育不是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无法按统一的设计,既定的流程,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强化富有个性的学习行为,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思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创新教育的根本。
2.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个性学习理念
我参加过一次观摩活动,至今印象深刻。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几个数字:1,2,4,6,10。然后问学生:你觉得这几个数字中哪一个比较特别?有的学生说,“1”最特别,因为它是这里唯一的单数;有的学生说,“2”最特别,因为它是最小的双数;有的学生说,“4”最特别,因为它是最小的合数;也有学生说,“10”最特别,因为“10”是这里唯一的两位数;甚至有一位同学认为“6”最特别,因为“6”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表示“顺”的意思。老师对学生种种个性化的回答都予以了肯定,并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和刚才一样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的用心良苦,他帮助学生树立了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增强了个性化学习的信心。
二、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努力为具有不同禀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发挥最大,塑造自己独特的个性。
1.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选择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例题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层次,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提出小组交流的问题: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逐步完善对信息的搜集。有的说:第一个鱼缸里4条鱼,第二个和第三个鱼缸里也有4条鱼,第四个鱼缸里有2条;有的说:前3个鱼缸里都有4条,第四个鱼缸只有2条;还有的说:原来4个鱼缸里都有4条鱼,但第四个鱼缸里死了2条(该生有养鱼经验)。学生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了不同的表达,这为下面解决“一共养了多少条鱼?”这个问题提供了多种解决办法。第一种学生把每个鱼缸的金鱼条数相加,列式:4+4+4+2;第二种学生借助乘法活动的经验,先把3个4相加,再加上2条,列式:4×3+2;第三种学生把4个鱼缸的鱼都看做4条,再去掉2条,列式:4×4-2。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把统一的模式塞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自主探索,根据自己对新知的理解,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解答问题的方法。因此只要教师能深入地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地学习,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达到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的目的。
2.给学生交流的机会
不同的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正是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我根据情景图列出了这样一道算式:30+20=?让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的算法,结果有以下几种算法:(1)十个十个地数,30、40、50。这是基于对自然数有序性的一种经验;(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需要对计数单位较为深刻的理解;(3)3+2=5,30+20=50。这里便产生一种对数和数的关系的良好直觉了。交流完毕,我并没有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好,而是让学生说说除了自己的方法以外,你还准备采用哪种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事实上有些方法很难简单地判断优劣,对于每个学习个体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而且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教师也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力强项,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三、实施个性化的评价方法
翻开孩子们的作业本,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千篇一律地做着一样的练习,老师也千篇一律地打着“√”或“×”,写上一个“优”或“良”。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对不同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对优生,批改评定要实事求是,对“学困生”,如果有较大进步,即使有少许差错,订正后也可以破格评“优”。同时,可借助眉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如:“真是个小机灵”、“你又进步了,真为你高兴”、“一丝不苟,值得学习”、不愧有小博士称号”。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批语给不同的个体以自信和激励,又活化了作业的评价,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习数学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钻研的空间,鼓励引导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挖掘其个性潜能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和培养创新意识。
一、树立个性学习的理念
1.教师要树立个性学习的理念
教育不是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无法按统一的设计,既定的流程,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强化富有个性的学习行为,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思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创新教育的根本。
2.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个性学习理念
我参加过一次观摩活动,至今印象深刻。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几个数字:1,2,4,6,10。然后问学生:你觉得这几个数字中哪一个比较特别?有的学生说,“1”最特别,因为它是这里唯一的单数;有的学生说,“2”最特别,因为它是最小的双数;有的学生说,“4”最特别,因为它是最小的合数;也有学生说,“10”最特别,因为“10”是这里唯一的两位数;甚至有一位同学认为“6”最特别,因为“6”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表示“顺”的意思。老师对学生种种个性化的回答都予以了肯定,并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和刚才一样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的用心良苦,他帮助学生树立了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增强了个性化学习的信心。
二、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努力为具有不同禀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发挥最大,塑造自己独特的个性。
1.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选择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例题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层次,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提出小组交流的问题: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逐步完善对信息的搜集。有的说:第一个鱼缸里4条鱼,第二个和第三个鱼缸里也有4条鱼,第四个鱼缸里有2条;有的说:前3个鱼缸里都有4条,第四个鱼缸只有2条;还有的说:原来4个鱼缸里都有4条鱼,但第四个鱼缸里死了2条(该生有养鱼经验)。学生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了不同的表达,这为下面解决“一共养了多少条鱼?”这个问题提供了多种解决办法。第一种学生把每个鱼缸的金鱼条数相加,列式:4+4+4+2;第二种学生借助乘法活动的经验,先把3个4相加,再加上2条,列式:4×3+2;第三种学生把4个鱼缸的鱼都看做4条,再去掉2条,列式:4×4-2。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把统一的模式塞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自主探索,根据自己对新知的理解,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解答问题的方法。因此只要教师能深入地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地学习,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达到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的目的。
2.给学生交流的机会
不同的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正是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我根据情景图列出了这样一道算式:30+20=?让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的算法,结果有以下几种算法:(1)十个十个地数,30、40、50。这是基于对自然数有序性的一种经验;(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需要对计数单位较为深刻的理解;(3)3+2=5,30+20=50。这里便产生一种对数和数的关系的良好直觉了。交流完毕,我并没有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好,而是让学生说说除了自己的方法以外,你还准备采用哪种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事实上有些方法很难简单地判断优劣,对于每个学习个体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而且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教师也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力强项,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三、实施个性化的评价方法
翻开孩子们的作业本,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千篇一律地做着一样的练习,老师也千篇一律地打着“√”或“×”,写上一个“优”或“良”。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对不同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对优生,批改评定要实事求是,对“学困生”,如果有较大进步,即使有少许差错,订正后也可以破格评“优”。同时,可借助眉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如:“真是个小机灵”、“你又进步了,真为你高兴”、“一丝不苟,值得学习”、不愧有小博士称号”。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批语给不同的个体以自信和激励,又活化了作业的评价,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习数学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钻研的空间,鼓励引导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挖掘其个性潜能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和培养创新意识。
- 【发布时间】2024/5/22 16:27:01
- 【点击频次】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