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

 

【作者】 刘 婷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军户农场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细心栽培。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路径和教育方式,当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的接班人。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初中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兼具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的学科,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模式,还是教学目标上都做了相当大的改进和调整,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初中生的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颇具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设计,从时代发展和实际学情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不断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增强初中生的道法认同、科学精神、生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观念影响,仍然有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因循守旧,不善于创新和变革,采用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教师只是机械式讲授教材知识,向初中生灌输理论思想,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接受能力,缺少生动的教学案例,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低沉。一些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由老教师担任,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缺乏深入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师生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体系还不甚了解,对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多教师还处于探究和摸索阶段,缺少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些教师只关注初中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初中生死记硬背道德与法治教材,并且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复习任务,无形之中增加了初中生的学习负担。究其原因,就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核心素养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革新上过于保守,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
  (三)实践活动组织不足
  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场地、安全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多实践活动在组织上有一定困难,学生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有限,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个人潜力很难得到施展。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有时候会以自己的口头讲述代替学生实践,使实践活动成了“纸上谈兵”,降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好感,学生的参与热情持续下降,直接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学科知识的结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需求编撰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资源,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首先,教师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整体架构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将联系密切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利用现有的教材知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要整合学科教材,注意不同学科教材之间的联系,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际价值为导向,做到兼收并蓄、取长补短,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最后,教师还要树立开放、融合的大教材观,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发挥乡土Y源的优势,运用学生身边鲜活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程资源,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奠定基础。
  (二)强化案例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艺术,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有效、恰当的案例是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教师要强化案例教学的过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挑选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案例,调动学生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案例中受到启发和感染。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挑选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将多个知识内容融于一个案例材料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解读案例,使学生可以准确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还要注重趣味性,适当穿插一些逸闻趣事、故事典故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点评,并在讨论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归纳和总结,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从而促成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课堂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和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相比,情境教学更易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学习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在具体、客观的情境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用初中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创编小故事,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常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知识,逐步进入深度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领悟。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功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教学案例、法治纪录片等,用真实的画面触动学生内心,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找到学习的方向。
  • 【发布时间】2024/6/19 16:26:21
  • 【点击频次】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