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探究

 

【作者】 张顺德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教育时代,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本文围绕着“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在生物有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 有效课堂;创新素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生物科学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教育时代。创新教育是一种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杨人的主体精神,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模式。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而生物科学发展的基本在于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创新,因此,在生物有效课堂教学中强化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 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强大动力,生物课时力求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和新的体验,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同时关注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及时穿插到教材相关内容中,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讲述无性生殖时,可联系利用克隆技术繁殖出的绵羊“多利”;讲述遗传物质基因时,可介绍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等。其次,要摆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理念。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善于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语言表达既要有科学性,又要带有趣味性,能引人入胜。如:在讲遗传学时,引用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俗语,同时提问“这属于生物学的什么现象呢?”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产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才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求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才会产生创新的动力。   
  2. 勇于探索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知识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但是,将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善于求异,善于多向思维。在生物有效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所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具体化,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如:讲述“生物与环境”时,举例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的特大洪灾,再次敲响环境保护的警钟。假如长江上游仍大量砍伐树木,将会造成什么后果?人类将受到什么影响?经过讨论使学生拓宽了思维,在讲座的基础上总结出森林在环保中的作用。又如:讲述“我国珍稀动物”时,举2002年底我国广东等地SARS病毒的爆发和2020年初至现在全球新冠型状病毒的流行给人类带来的疫情,与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进入人们的“美味餐桌”有关,再一次告诫世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的形式,既打破了思维定势的束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 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探奇索引,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品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首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如:讲完根吸收水分的原理后提问:“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这种提问不但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内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还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力。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重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让学生敢想,敢于怀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4.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已成为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强,有省时、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在以往的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书本图片或几本书籍、杂志中的精彩图片,但那一张张小得可怜的图片使学生即使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动画、故事,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对生物的浓厚兴趣。如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声形并貌,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有利于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生物活动中来。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会更好地发挥出来,体现个性化教学。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各种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开拓精神、求实精神,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
  5.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通过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实践,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性实践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可在生物教学实验室进行。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积极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认真研究教材中的各个实验,并对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讨论,允许有所创新。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要过早地把实验结果告诉学生,而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让学生注意观察所出现的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此外,开展生物学科技活动,既扩大学生的视野,又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提供条件。如:让学生在学校附近工厂、居民区等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时代的需要,必须通过多方面进行加强。其中激活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前提,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基础,激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是关键,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落脚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就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性的尝试。
  • 【发布时间】2024/6/19 16:43:40
  • 【点击频次】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