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估算教学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估算,并对每个学段的估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一学段要“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而“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的要求则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估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章”可循,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合理选择策略,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教师教学时也不好把握、难以评价。如何更好地进行估算教学呢?为此,我以“估算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校本教研课题展开研究。在实践中,我边教学边研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系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估算教学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培养估算意识,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教师自身要有估算意识,在教学中才会自觉地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与数感是高度正相关的,数感好的人估算意识和能力就强。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让学生把抽象的数据符号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不断内化,形成数认知能力。如让低年级学生通过“对于50,9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大一点”、“小得多”等的训练。其次,让学生结合实例自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逐步拥有良好的数感,如“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步大约有多长?”“一个西瓜重约( )”等。第三,利用生活常识进行估算。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出现“小明身高0.14米”、“教室可以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地砖大约90块……”等常识性错误。如果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唤起生活经验,很容易让学生意识到:人的身高不可能是14厘米,教室面积不可能不到1平方米。
二、设计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中学会选择计算策略
《标准》强调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一是要求学生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比如“一箱饮料184元,买9箱要多少钱”,是把184看成180、190合理,还是看成200合理?估算后要对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二是进行合情推理,拓宽解题思路。解决问题,有时需要精确答案,有时只需要一个适宜的估计值,如“把475毫升可乐倒入4个容量为100毫升的杯子中,能装下吗”,这个问题要考虑;怎样估计比较合理,是估大还是估小呢?如果将上面的问题改为“正好倒入4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中,杯子最小要多大”,这时就只能精确计算,不能估算了。
三、师生共同总结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活动,往往带有许多不确定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使之在运用中内化为熟练的估算策略。①凑整估算。把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再计算,是用得最多、最基本的估算方法。②经验估算。如人数、车辆等一定是整数;成活率、发芽率等最高只能是100%;一项工作,两人合做用的时间一定比一人单独做用的少。③规律估算。如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结果一定比原数小。④位数估算。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判断积或商是几位数;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等。⑤参照估计。即根据已有数据估计相关数据,如已知每行报纸大约字数,估计一个版面有多少个字。⑥尾数估算。如1065-485-303﹦383是错误的,因为个位5-5﹦0,10-3﹦7,而不等于3。
四、注意引导交流估算过程,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
教学中,既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同时又要重视估算方法的交流与评价。教学中应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学习多种估算方法,获得更多的估算策略。应选择不同情境选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如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或同时估小比较同样是合理的。
五、让估算贯穿“四个”学习领域,在生活中养成估算习惯
估算教学,一要纵向贯穿于每一学段、每一年级,横向蕴涵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首先,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随时随地随学习内容进行估算训练,如在学习了长度、面积后,估测家校的距离、教室地面的面积等;在统计与概率中,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估算兴趣和习惯,让学生经常进行估算。计算时检查得数要用到估算,除法中试商要用到估算,解决“学校操场的周长大约有多少米”要用到估算,了解上学路上要花多长时间要用到估算,购物要用到估算等等,使估算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估算的习惯,日日时时都用到估算,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培养估算意识,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教师自身要有估算意识,在教学中才会自觉地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与数感是高度正相关的,数感好的人估算意识和能力就强。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让学生把抽象的数据符号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不断内化,形成数认知能力。如让低年级学生通过“对于50,9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大一点”、“小得多”等的训练。其次,让学生结合实例自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逐步拥有良好的数感,如“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步大约有多长?”“一个西瓜重约( )”等。第三,利用生活常识进行估算。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出现“小明身高0.14米”、“教室可以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地砖大约90块……”等常识性错误。如果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唤起生活经验,很容易让学生意识到:人的身高不可能是14厘米,教室面积不可能不到1平方米。
二、设计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中学会选择计算策略
《标准》强调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一是要求学生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比如“一箱饮料184元,买9箱要多少钱”,是把184看成180、190合理,还是看成200合理?估算后要对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二是进行合情推理,拓宽解题思路。解决问题,有时需要精确答案,有时只需要一个适宜的估计值,如“把475毫升可乐倒入4个容量为100毫升的杯子中,能装下吗”,这个问题要考虑;怎样估计比较合理,是估大还是估小呢?如果将上面的问题改为“正好倒入4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中,杯子最小要多大”,这时就只能精确计算,不能估算了。
三、师生共同总结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活动,往往带有许多不确定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使之在运用中内化为熟练的估算策略。①凑整估算。把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再计算,是用得最多、最基本的估算方法。②经验估算。如人数、车辆等一定是整数;成活率、发芽率等最高只能是100%;一项工作,两人合做用的时间一定比一人单独做用的少。③规律估算。如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结果一定比原数小。④位数估算。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判断积或商是几位数;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等。⑤参照估计。即根据已有数据估计相关数据,如已知每行报纸大约字数,估计一个版面有多少个字。⑥尾数估算。如1065-485-303﹦383是错误的,因为个位5-5﹦0,10-3﹦7,而不等于3。
四、注意引导交流估算过程,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
教学中,既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同时又要重视估算方法的交流与评价。教学中应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学习多种估算方法,获得更多的估算策略。应选择不同情境选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如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或同时估小比较同样是合理的。
五、让估算贯穿“四个”学习领域,在生活中养成估算习惯
估算教学,一要纵向贯穿于每一学段、每一年级,横向蕴涵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首先,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随时随地随学习内容进行估算训练,如在学习了长度、面积后,估测家校的距离、教室地面的面积等;在统计与概率中,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估算兴趣和习惯,让学生经常进行估算。计算时检查得数要用到估算,除法中试商要用到估算,解决“学校操场的周长大约有多少米”要用到估算,了解上学路上要花多长时间要用到估算,购物要用到估算等等,使估算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估算的习惯,日日时时都用到估算,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24/9/24 15:15:29
- 【点击频次】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