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迈入新时代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决定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新时代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主动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努力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育儿。本文从新时代家庭教育涵义、重要意义和根本任务、特点、地位和作用、挑战和机遇、策略思考等方面进行探索,努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助力转变家庭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步入科学化、法制化、高效化。
【关键词】 家庭教育;教育观;立德树人;协同育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①。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并出版发行《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各部门也相继出台推进家庭教育的制度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也应运而生,将家庭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家事”上升为备受关注的“国事”,家庭教育有法可依与依法带娃有机统一,家庭教育迈入新时代。
一、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涵义
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年长者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教育和影响的活动。
广义的家庭教育: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教育和影响的活动。
新时代的家庭教育: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②。
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③。相比传统的家庭教育,任务更加具体,方向更加精准,责任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针对性。
二、新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④。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生全部教育的起点,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家长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⑤。
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性格和品质,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教育孩子品行端正、明礼诚信,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前进有方向,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社会公民。
三、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具有启蒙、权威、专一等诸多特点,新时代也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家庭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赋予了其新的特点:
(一)影响因素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断丰富拓宽,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或二元家庭教育模式已经被打破,视觉、听觉、感觉等所有感官多元参与的数字网络的信息影响悄然参与到家庭教育中了。
(二)时代特征鲜明化。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影响着并改变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改变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方式和育儿观念,加之二孩政策的全面推行,新一代的家庭教育也势必会打上时代烙印,展现新时代智能技术影响、多方协同育人的强劲趋势。
(三)榜样引领加强化。新时代的未成年人接受信息的能力、行为转化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都进一步加强,家长更应该强化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
(四)互动交流主流化。家庭教育中亲子陪伴和交流互动一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因为工作、生活、情感、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家庭教育倾向于单向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衣食饱暖及学习成绩等方面,亲子间的互动交流得不到充分的运用。随着社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升及重视,亲子情感交流、心灵相融的教育方式将会成为主流。
(五)协同共育一致化。培育时代新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国人的共识,更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党政主导、学校主体、家庭主责、社会主动、优势互补、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正在全国上下铺展开来。
四、新时代家庭教育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大致有三类,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成“人”教育,重在修身、立德。学校教育是成“才”教育,重在求知、明志。社会教育是成“事”教育,重在合作、竞争。
这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一生。也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才能发挥对少年儿童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其中,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教育形态,是人生全部教育的起点。人一出生就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无意识的一个举措都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孩子,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持续终身的、影响也是最深刻的教育形态。
(一)家庭教育的法制化建设日趋完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第二章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第一千零五十八条: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共计6章55条,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详细而明确的规范性要求。
(二)家庭教育的体制机制日益健全。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分别对家庭教育作出指示,并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多部门也相继单独或联合印发有关推进家庭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推进家庭教育的体制机制,指导我国家庭教育科学、规范、有序开展。
五、新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家庭教育等方面与经济崛起的步伐没有同步、同节奏发展,在家庭教育认知、观念、方式方法、应对措施等方面还不能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匹配。因此,新时代的家庭教育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需要转变。新中国在列强入侵、内忧外患、饱经战难中站立,在积贫积弱、满目疮痍又历经自然灾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中奔跑进入世界经济强国先列,用4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经济发展的道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迈入小康,以西方发达国家眼中“不可能”的伟大创举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人们潜意识以“创造经济财富和取得社会地位”期望价值的家庭教育观念仍占较大比重,以“孩子”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家庭教育尚未完全内化为纯粹自觉行为。所以,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筑牢与当前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和认知观,是必须“补课”和持久坚守的首要任务。
(二)知识储备和能力认知不足。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用一生来经营。然而大多数家庭都没有专门、有意识、系统接受科学规范的“家庭教育”教育,也没有固定的、可复制的家庭教育“教科书”,主要依靠上辈的育儿“经验”和“且行且学”的自然生长,在具体应对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方法、措施、能力上“捉襟见肘”的困惑和迷茫,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与认知能力的储备,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隔代教养的“经验”诟病。当前,对儿童隔代教养现象比较普遍。孩子的父母因工作等原因,将孩子交予孩子的爷爷、奶奶等长辈或其他亲属照看,这些长辈的家庭教育观念受他们自身成长的岁月及认识的影响,依靠并不一定适合当前孩子家庭教育的“积淀经验”来影响教育孩子,一定程度上为孩子打上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原始印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合时宜的影响。
(四)专门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及机构的欠缺。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四亿多家庭的国家。截止目前,全国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指导人员较为溃乏,专门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机构更是相差甚远,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家庭教育成效也参差不一,给顺利推进新时代家庭教育的进程带来不小的挑战。
当然,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相生的,在破解诸多家庭教育挑战的同时,家庭教育必将引起所有家庭的重视,新生代家庭的教育观将会与时俱进,家校社等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也必定会引领时代潮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方位、立体式的新时代“生态圈”一定会成功构建
六、有效开展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一是认真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行为教育影响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习惯等,要从小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二是为孩子开辟独立的活动、学习空间,创造安静、安心的家庭学习环境。三是营造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如夫妻和睦、孝亲敬长、邻里互助、待人敦厚等,为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养树立榜样。四是创建良好家风,引领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责任担当意识。
(二)提升个人家庭教育知识,与孩子共同成长。一是主动学习科学育儿知识与技能,增强驾驭家庭教育的能力。二是强化亲子互动,正确读懂孩子成长过程的各类信息,并加以正面引导,相机而教,促进其健康成长。三是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给孩子充分表达的空间,捕捉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孩子发扬长处、学有专攻,增强其自信和进取的锐气。
(三)掌握开展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措施。一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人格。认同孩子的个性化差异化,做到接纳孩子的情感,适时与孩子共情,做他们的灵魂伙伴。二是会爱与会接受孩子的爱。强化边界意识,准确把握“约束与放手”,对孩子施予能被感受且需要的爱,也要能够对孩子表达的“爱”的举动做出相应回应和关切,做到严慈相济。三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设置让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的目标,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有意识开展挫折教育,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毅力。四是让孩子的成长阶段与时代发展合拍。合理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和数字智能产品,在融入社会发展趋势中取长补短,主动接受生活中的智能网络,有选择的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五是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建设良好家风,引领孩子向上向善、爱国爱家。
(四)积极与学校、社会互动。一是积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注重与老师沟通的技巧和渠道,彼此相互信任。二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培育良性互动,与学校一道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用心、用情、用力成就孩子更加美好的明天。三是鼓励孩子走进社会。多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场所沉浸式接受正能量、体验学习成长的乐趣;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活动等,引导孩子体检社会,增长见识;同孩子一起贴近大自然,感受家乡山水之美;带领孩子外出游览名山大川、古迹名胜,领悟祖国灿烂文化和辉煌成就。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时代课题。新时代召唤家庭教育必须锚定“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积极构建家校社等多方协同育人共同体,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备注:
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1-282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22年1月1日起实行。
③《人民日报》“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重视和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2年5月15日。
④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⑤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3]《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手册》,沈悦主编,学苑出版社,2021年5月。
[4]《家庭教育》期刊,浙江省妇女联合会、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主办。
【本文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2023年度重点B类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视域下的家庭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047ZB)研究成果】
【关键词】 家庭教育;教育观;立德树人;协同育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①。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并出版发行《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各部门也相继出台推进家庭教育的制度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也应运而生,将家庭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家事”上升为备受关注的“国事”,家庭教育有法可依与依法带娃有机统一,家庭教育迈入新时代。
一、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涵义
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年长者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教育和影响的活动。
广义的家庭教育: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教育和影响的活动。
新时代的家庭教育: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②。
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③。相比传统的家庭教育,任务更加具体,方向更加精准,责任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针对性。
二、新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④。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生全部教育的起点,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家长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⑤。
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性格和品质,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教育孩子品行端正、明礼诚信,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前进有方向,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社会公民。
三、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具有启蒙、权威、专一等诸多特点,新时代也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家庭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赋予了其新的特点:
(一)影响因素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断丰富拓宽,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或二元家庭教育模式已经被打破,视觉、听觉、感觉等所有感官多元参与的数字网络的信息影响悄然参与到家庭教育中了。
(二)时代特征鲜明化。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影响着并改变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改变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方式和育儿观念,加之二孩政策的全面推行,新一代的家庭教育也势必会打上时代烙印,展现新时代智能技术影响、多方协同育人的强劲趋势。
(三)榜样引领加强化。新时代的未成年人接受信息的能力、行为转化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都进一步加强,家长更应该强化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
(四)互动交流主流化。家庭教育中亲子陪伴和交流互动一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因为工作、生活、情感、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家庭教育倾向于单向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衣食饱暖及学习成绩等方面,亲子间的互动交流得不到充分的运用。随着社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升及重视,亲子情感交流、心灵相融的教育方式将会成为主流。
(五)协同共育一致化。培育时代新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国人的共识,更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党政主导、学校主体、家庭主责、社会主动、优势互补、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正在全国上下铺展开来。
四、新时代家庭教育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大致有三类,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成“人”教育,重在修身、立德。学校教育是成“才”教育,重在求知、明志。社会教育是成“事”教育,重在合作、竞争。
这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一生。也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才能发挥对少年儿童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其中,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教育形态,是人生全部教育的起点。人一出生就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无意识的一个举措都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孩子,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持续终身的、影响也是最深刻的教育形态。
(一)家庭教育的法制化建设日趋完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第二章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第一千零五十八条: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共计6章55条,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详细而明确的规范性要求。
(二)家庭教育的体制机制日益健全。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分别对家庭教育作出指示,并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多部门也相继单独或联合印发有关推进家庭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推进家庭教育的体制机制,指导我国家庭教育科学、规范、有序开展。
五、新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家庭教育等方面与经济崛起的步伐没有同步、同节奏发展,在家庭教育认知、观念、方式方法、应对措施等方面还不能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匹配。因此,新时代的家庭教育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需要转变。新中国在列强入侵、内忧外患、饱经战难中站立,在积贫积弱、满目疮痍又历经自然灾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中奔跑进入世界经济强国先列,用4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经济发展的道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迈入小康,以西方发达国家眼中“不可能”的伟大创举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人们潜意识以“创造经济财富和取得社会地位”期望价值的家庭教育观念仍占较大比重,以“孩子”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家庭教育尚未完全内化为纯粹自觉行为。所以,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筑牢与当前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和认知观,是必须“补课”和持久坚守的首要任务。
(二)知识储备和能力认知不足。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用一生来经营。然而大多数家庭都没有专门、有意识、系统接受科学规范的“家庭教育”教育,也没有固定的、可复制的家庭教育“教科书”,主要依靠上辈的育儿“经验”和“且行且学”的自然生长,在具体应对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方法、措施、能力上“捉襟见肘”的困惑和迷茫,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与认知能力的储备,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隔代教养的“经验”诟病。当前,对儿童隔代教养现象比较普遍。孩子的父母因工作等原因,将孩子交予孩子的爷爷、奶奶等长辈或其他亲属照看,这些长辈的家庭教育观念受他们自身成长的岁月及认识的影响,依靠并不一定适合当前孩子家庭教育的“积淀经验”来影响教育孩子,一定程度上为孩子打上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原始印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合时宜的影响。
(四)专门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及机构的欠缺。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四亿多家庭的国家。截止目前,全国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指导人员较为溃乏,专门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机构更是相差甚远,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家庭教育成效也参差不一,给顺利推进新时代家庭教育的进程带来不小的挑战。
当然,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相生的,在破解诸多家庭教育挑战的同时,家庭教育必将引起所有家庭的重视,新生代家庭的教育观将会与时俱进,家校社等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也必定会引领时代潮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方位、立体式的新时代“生态圈”一定会成功构建
六、有效开展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一是认真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行为教育影响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习惯等,要从小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二是为孩子开辟独立的活动、学习空间,创造安静、安心的家庭学习环境。三是营造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如夫妻和睦、孝亲敬长、邻里互助、待人敦厚等,为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养树立榜样。四是创建良好家风,引领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责任担当意识。
(二)提升个人家庭教育知识,与孩子共同成长。一是主动学习科学育儿知识与技能,增强驾驭家庭教育的能力。二是强化亲子互动,正确读懂孩子成长过程的各类信息,并加以正面引导,相机而教,促进其健康成长。三是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给孩子充分表达的空间,捕捉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孩子发扬长处、学有专攻,增强其自信和进取的锐气。
(三)掌握开展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措施。一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人格。认同孩子的个性化差异化,做到接纳孩子的情感,适时与孩子共情,做他们的灵魂伙伴。二是会爱与会接受孩子的爱。强化边界意识,准确把握“约束与放手”,对孩子施予能被感受且需要的爱,也要能够对孩子表达的“爱”的举动做出相应回应和关切,做到严慈相济。三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设置让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的目标,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有意识开展挫折教育,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毅力。四是让孩子的成长阶段与时代发展合拍。合理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和数字智能产品,在融入社会发展趋势中取长补短,主动接受生活中的智能网络,有选择的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五是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建设良好家风,引领孩子向上向善、爱国爱家。
(四)积极与学校、社会互动。一是积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注重与老师沟通的技巧和渠道,彼此相互信任。二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培育良性互动,与学校一道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用心、用情、用力成就孩子更加美好的明天。三是鼓励孩子走进社会。多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场所沉浸式接受正能量、体验学习成长的乐趣;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活动等,引导孩子体检社会,增长见识;同孩子一起贴近大自然,感受家乡山水之美;带领孩子外出游览名山大川、古迹名胜,领悟祖国灿烂文化和辉煌成就。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时代课题。新时代召唤家庭教育必须锚定“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积极构建家校社等多方协同育人共同体,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备注:
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1-282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22年1月1日起实行。
③《人民日报》“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重视和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2年5月15日。
④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⑤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3]《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手册》,沈悦主编,学苑出版社,2021年5月。
[4]《家庭教育》期刊,浙江省妇女联合会、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主办。
【本文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2023年度重点B类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视域下的家庭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047ZB)研究成果】
- 【发布时间】2024/9/24 15:16:29
- 【点击频次】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