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怎样把留守的天空变得更加美丽

 

【作者】 倪 希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马冲口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工作者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生活、学习的留守天空变得更加美丽。本文首先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然后提出了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教育中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总结了让留守儿童的天空更加美丽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 留守;偏差;三农;亲情;家庭教育  

  一、引言:留守儿童现象的背景与社会影响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因为父母外出工作,多数时间与祖辈或其他亲戚生活,缺乏必要的家庭关怀和教育指导。这种现象不仅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了影响,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心理健康、学习成绩、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挑战。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不足,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探讨留守儿童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于改善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挑战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思想教育层面,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这些孩子往往缺乏必要的家庭引导和监督,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其次,情感需求方面,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但现实中却常常感到孤独和被忽视,这种情感缺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再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使得这一群体的孩子在学习上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一)在思想上: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形成心理孤僻、抑郁,人格发展不健全
  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往往会产生负疚感,多采取物质+ 金钱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精神上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养成胡乱花钱、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极易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认识。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教育,他们渴望亲情,渴望父母能在他们身边,当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容易产生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在学习上:学习态度不端正,成为学困生,使教育滞后,道德滑坡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又比较纵容溺爱,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而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在学习上更是一问三不知,对孩子学习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必要的辅导,让孩子养成懒惰的心理,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导致他们学习无兴趣,滋生“读书无用”的思想,沦为学困生。同时他们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甚至染上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恶习,时常出入网吧,沉迷网络游戏,更有甚者干脆成为了社会上失足青年的打手和帮凶,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强化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策略。
  造成大量留守儿童的原因众多,家庭教育的不健全;农村学校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等的限制;配套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城乡环境的不良影响等,让留守儿童的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困扰家庭、影响社会的焦点问题,为此,扭转这一现象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好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呢?
  (一)重视亲情关怀,强化家庭教育,让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让留守儿童的天空更加美丽,我们必须重视亲情关怀和强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儿童智能发展的基石,家长的教育责任和方法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同时,社会应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减少外出务工,让父母能够在家陪伴孩子,从根本上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为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家长应保持与孩子的沟通,定期通过电话或视频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同时,可以委托亲戚或邻居照看孩子,确保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得到监督。家长还应教育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通过书信、礼物等方式给予情感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关爱。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共同制定教育计划,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家庭教育,教授生活技能和价值观。尽可能安排时间回家看望孩子,参与他们的成长过程,关注心理健康,必要时寻求专业辅导。同时,教授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考虑家庭和工作的平衡,长远规划家庭生活,尽可能减少留守情况。通过这些方式,家长可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完善学校教育,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主要聚集地,教师应利用这一机会,实施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让德育教学贴近生活,增强针对性。所有教师都应承担起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开展丰富的教育和实践活动。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同时,加强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设立咨询室和热线,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家校联系,关爱留守儿童,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处理问题。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疏导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与,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办好农村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发挥他们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城市学校应给予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入学机会,享受完备的教育资源。
  (三)创新教育方式,丰富留守生活。
  在当今时代,科技的进步为教育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他们能够突破地域限制,接触到更加广泛和多元的知识体系。除了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外,传统文化活动的融入也是丰富留守儿童生活的有效途径。例如,乡村图书馆的设立和文化节的举办,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增长知识,还能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文化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充满学习乐趣的环境,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从而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四)构建多元支持体系。
  在当前社会,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构建一个多元支持体系,这不仅包括政府的积极作为,还需要社会组织、学校和家庭等多方共同参与。通过这样的全方位支持网络,可以更好地满足留守儿童在教育、生活和情感方面的需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社会组织则可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发挥桥梁作用,组织志愿者服务,开展关爱活动;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应当加强师资力量,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而家庭则需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爱与关怀。只有多方合力,才能构建一个坚实的支持系统,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结语: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儿童个人的成长发展,更影响着家庭和谐与社会的稳定。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如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升监护人的教育意识与能力、构建全社会的支持网络等,我们有望看到留守儿童生活的天空呈现出更加绚丽的色彩。这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以及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心与爱心。让我们携手共进,持续关注并采取行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天空。
  参考文献:
  [1]王东宇、王丽芬. 影响中学留守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2(2):82-85. 
  [2]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2(6):57-60.
  [3]汪伯英,皇甫鸿昌.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J].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33(32):29-31
  • 【发布时间】2024/10/16 16:41:03
  • 【点击频次】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