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析

 

【作者】 蒋小玲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前锋区龙塘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问题意识是推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核心要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提升其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水平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剖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价值,探讨现存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实用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学生全方位成长。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一、引言
  数学学科逻辑性与抽象性显著,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学生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培育。问题意识作为思维发展的驱动力,能激励学生主动投身数学学习,探索知识奥秘。具备良好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在学习时敏锐察觉、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然而,当前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普遍薄弱,如何有效培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待破解的关键难题。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具备问题意识时,会对数学知识满怀好奇与求知欲,这种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被动接受。如学习“圆的面积”,学生会好奇“圆的面积公式为何如此推导”,为求解,他们会更专注于课堂探究,进而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二)促进思维发展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开端,解决问题则是思维深化拓展过程。培养问题意识,能引导学生从多视角思考数学问题,锻炼逻辑、发散与创新思维。比如解数学应用题,学生通过提问分析数量关系,尝试不同解法,可提升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
  (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学习更主动,会自主发现与解决问题。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学习意义重大。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能让他们掌握学习主动权,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未来学习发展筑牢根基。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过于侧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的记忆运用,却忽视问题意识培养。课堂上,教师主导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缺少主动思考与提问机会,“填鸭式”教学严重阻碍学生问题意识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多采用讲授法,教学手段匮乏。这种单一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不利于问题意识培养。如讲解数学概念,若仅宣读定义,未用生动实例引导,学生很难生疑,问题意识也就无从培养。
  (三)对学生提问引导欠缺
  课堂上,虽有些教师鼓励学生提问,但引导不足。学生提问后,教师难以及时给予有效反馈指导,或缺乏耐心倾听,打击学生提问积极性。而且,教师未教授提问方法技巧,导致学生不知如何提出有价值问题。
  (四)课堂氛围不够宽松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纪律,要求严苛,致使课堂氛围压抑。学生怕提问受批评嘲笑,不敢表达疑惑,问题意识难以培养。
  四、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革新教学观念,重视问题意识培养
  教师需树立正确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性差异与思维方式,鼓励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促进者,为学生营造良好提问环境,激发问题意识。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提问欲望
  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学生扮演顾客与收银员,在购物中遭遇找钱、算总价等问题,从而激发对人民币知识的疑问与探索欲。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互动机会,促进思维碰撞。小组讨论时,学生可分享想法观点、相互启发,提出更有价值问题。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组织小组实验,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探究内角和度数,学生可能会问“为何不同三角形内角和都相等”。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知识形成过程、实际应用场景,助学生理解知识,引发思考提问。如教学“图形的运动”,用动画展示平移、旋转、轴对称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如“图形平移和旋转有何异同”。
  (三)强化对学生提问的引导与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教师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让其明白提问是积极学习行为。学生提问,无论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认真倾听、及时反馈表扬。简单问题引导其他学生回答,增强提问学生自信心;有深度问题组织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2. 传授提问方法与技巧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掌握方法技巧。可引导从数学知识重点、难点、易错点提问,也可通过对比、类比、联想等方式提问。同时,教会学生清晰表达问题,提高问题质量。如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引导思考“同分母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何不同?计算注意事项有哪些”。
  3.引导学生对问题反思总结
  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反思总结整个过程,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如引导思考“解决问题用了哪些方法?有无更好方法”,培养反思意识与创新思维。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自在,敢于发表见解疑问。尊重学生个性想法,鼓励不同观点,即便观点错误,也不急于否定,而是引导分析错误原因,帮助树立正确认识。此外,教师可用幽默语言、和蔼态度拉近与学生距离,增强师生信任互动,为问题意识培养创造良好氛围。
  五、结论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任务,对学生数学学习与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运用多样教学方法,加强提问引导指导,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问、解决问题中提升数学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学习生活筑牢基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长期过程,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总结,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兰正强.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26.
  [2]程兰.观察表达概括发散——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05):54-55.
  [3]张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好家长,2018(32):84.
  • 【发布时间】2025/3/25 10:45:13
  • 【点击频次】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