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 梁君慧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逻辑推理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缺乏分析思路、逻辑推理不严谨等,存在这样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及课堂练习设计中,逻辑思维培养上的潜力未被充分挖掘。那么如何通过优化课堂练习设计与实施,有效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呢?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逻辑思维,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推理的学科,因此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命题、推理、证明等的研究,以及对概念、判断、推理等的研究。逻辑思维涵盖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子能力,合乎逻辑地进行思考和表达,分析问题、建立假设、进行验证和得出结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要经历四个阶段,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出现逻辑思维,能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此阶段儿童不再刻板的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拒绝规则.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通过学习和发展来提高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不断扩大最近发展区。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理论对数学课堂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依据学生认知阶段特点,激发思维成长。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为确保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有透彻理解。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为后续逻辑推理构建稳固基石。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引导学生通过剪纸拼接、测量等多种直观方法去探究、理解,进而基于这些感性认识,用严谨的证明过程(如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性质推导)让学生内化知识,明白定理的来龙去脉,这一过程锻炼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维。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创设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抛出问题:“假如你家要安装网络宽带,有两种计费方式,一种是每月固定费用30 元,每使用 10GB 流量加收 10 元;另一种是没有月固定费,但每使用 10GB 流量收费 20 元,你会如何选择更划算的方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函数模型,锻炼逻辑分析能力,并且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融合
  采用探究式教学,给予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机会。像在探究多边形的对角线数量规律时,教师不直接给出公式,而是让学生从简单的三角形、四边形开始,通过画图、计数、归纳,一步步尝试找出规律,最后推导公式。期间,学生不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思维过程,逻辑思维得到深度锻炼。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途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复杂数学问题,例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较难题型,小组成员各自发表解题思路,相互补充、质疑、纠正,既能集思广益攻克难题,又能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优化思维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升逻辑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
  四、课堂练习的实施原则、类型、策略
  (一)练习环节应遵循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确保习题的难度和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2)层次性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习题,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可以包括基础题、拓展题、应用题、创新题等不同层次的题目。(3)多样性原则:设计不同类型的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探究题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4)创新性原则:设计具有创意和启发性的习题,引导学生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5)层次性原则: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题,从基础巩固到能力提升再到拓展创新。基础练习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基本运算与常规解题流程;提升练习着重训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能力,如给出几何图形证明题,要求学生找出已知条件与隐含条件,合理运用定理进行论证;拓展练习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培养创新思维,如改变传统题目条件或结论,让学生探索新解法或新结论,像“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若点 E 不是边的中点,且满足某些条件,探究三角形 ABE 与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面积关系”,促使学生深度思考,拓展逻辑思维边界。
  (二)课堂练习的类型及操作
  课堂练习的类型一般有五种(1)基础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2)变式练习:通过改变题目中的条件或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拓展练习: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 合作练习: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题目,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5)实践练习: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或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练习一般分三阶段进行。(1) 练习引入阶段。探讨如何创设趣味情境、讲述数学故事或展示生活问题引入练习,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参与热情,如利用建筑测量问题引入三角函数练习,分享引入实例及激发学生思维启动的效果。(2)自主练习阶段。要合理安排时间,依据练习难度与学生水平,给出不同类型练习建议的自主思考时间,保障学生充分探索,避免仓促答题。 (3)练习反馈阶段。包括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肯定与纠正,错误原因分析,以典型错题为例讲解,引导学生回溯思维漏洞,提升逻辑严谨性;同时,展示多样化反馈方式,如课堂口头反馈、书面评语、个别辅导等。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习惯的方法,如要求学生撰写错题反思日记,总结解题经验教训,分析思维受阻点,分享自我反思提升逻辑思维的成效。
  五、注意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在课堂结尾或完成一个知识模块学习后,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知识构建过程。例如让学生整理错题集,分析做错的原因:是概念混淆、推理失误还是计算错误,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反思思维漏洞;同时总结同类题型解题技巧,归纳知识体系,将零散知识系统化,强化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与条理性。
  六、借助数学工具与多媒体
  利用几何画板等工具直观展示图形变化,辅助学生理解几何性质与规律。如在学习圆的切线性质时,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切线与半径的位置关系,随着点的移动,学生能清晰看到始终保持垂直,相较于单纯书本静态图,更易激发学生思考背后的原理,提升空间想象与逻辑推理能力。多媒体教学课件可整合视频、动画等资源,将抽象数学知识形象化。在讲解数学史、数学家故事时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动力源泉,让学生在浓厚兴趣驱使下更主动地投入到逻辑思维锻炼中。
  总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一节课的日积月累,到时必然会有质的飞跃。
  • 【发布时间】2025/4/11 15:41:16
  • 【点击频次】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