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小学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养提升意义非凡。可以运用以下教学策略完成这一目标,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关键词】 生活实际;生活化;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养提升意义非凡。它不仅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引入超市购物的场景,展示各种商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又如,在讲解“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像冰箱是长方体、足球是球体、魔方是正方体等,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结合生活案例讲解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案例紧密结合。比如,在教授“平均数”概念时,可引入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计算平均分,让学生明白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或者以家庭每月水电费的统计为例,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创设“公交车上下乘客”的情境,公交车上原本有若干乘客,到站后上来一些人,又下去一些人,让学生计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轻松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运算能力。
游戏教学法: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比如,玩“数字接龙”游戏,第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数字,下一个学生要说出比这个数字大或小一定数值的数字,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有“掷骰子算点数”游戏,通过掷两个骰子,计算点数之和,巩固加法运算。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组织数学调查:安排学生进行生活中的数学调查。例如,让学生调查家庭一周内的食品支出情况,制作成表格,分析各项支出的占比,这既能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又让他们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再如,调查学校周边文具店某种文具的价格差异,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数学实验活动:开展简单的数学实验。如在学习“物体的重量”时,准备不同重量的物品和天平,让学生亲自操作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感受重量的概念。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通过让学生制作风车,观察风车的旋转,理解旋转现象。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布置生活作业:给学生布置与生活相关的数学作业。例如,让学生周末陪父母去菜市场买菜,记录菜的价格和购买的数量,计算总花费,并尝试与摊主讨价还价,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生活交际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测量家里房间的长、宽、高,计算房间的面积和体积,巩固几何知识。
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鼓励他们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学生在乘坐电梯时,发现电梯楼层的数字变化,思考其中的数学规律;在看到红绿灯的时间设置时,提出如何优化时间设置以提高交通效率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回应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通过以上策略,能够有效地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将生活数学化,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生活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颖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19):193-195.
[2]米芳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2(04):193-195.
[3]夏自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读写算、2022.(23):60-62.
【关键词】 生活实际;生活化;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养提升意义非凡。它不仅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引入超市购物的场景,展示各种商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又如,在讲解“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像冰箱是长方体、足球是球体、魔方是正方体等,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结合生活案例讲解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案例紧密结合。比如,在教授“平均数”概念时,可引入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计算平均分,让学生明白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或者以家庭每月水电费的统计为例,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创设“公交车上下乘客”的情境,公交车上原本有若干乘客,到站后上来一些人,又下去一些人,让学生计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轻松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运算能力。
游戏教学法: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比如,玩“数字接龙”游戏,第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数字,下一个学生要说出比这个数字大或小一定数值的数字,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有“掷骰子算点数”游戏,通过掷两个骰子,计算点数之和,巩固加法运算。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组织数学调查:安排学生进行生活中的数学调查。例如,让学生调查家庭一周内的食品支出情况,制作成表格,分析各项支出的占比,这既能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又让他们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再如,调查学校周边文具店某种文具的价格差异,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数学实验活动:开展简单的数学实验。如在学习“物体的重量”时,准备不同重量的物品和天平,让学生亲自操作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感受重量的概念。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通过让学生制作风车,观察风车的旋转,理解旋转现象。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布置生活作业:给学生布置与生活相关的数学作业。例如,让学生周末陪父母去菜市场买菜,记录菜的价格和购买的数量,计算总花费,并尝试与摊主讨价还价,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生活交际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测量家里房间的长、宽、高,计算房间的面积和体积,巩固几何知识。
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鼓励他们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学生在乘坐电梯时,发现电梯楼层的数字变化,思考其中的数学规律;在看到红绿灯的时间设置时,提出如何优化时间设置以提高交通效率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回应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通过以上策略,能够有效地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将生活数学化,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生活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颖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19):193-195.
[2]米芳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2(04):193-195.
[3]夏自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读写算、2022.(23):60-62.
- 【发布时间】2025/5/27 18:58:15
- 【点击频次】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