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感的策略

 

【作者】 贺素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积极的学习情感在学习中作用非常明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在传统的“双基”基础上重视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是我要去积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要攻克的问题、难题和做好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为此我从以下的角度进行有效的分析,给自己的课题改革提供一个系统的教案。
  一、激发学生兴趣,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这种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教学,通过动手动脑,获得情感体验,才会爱学、乐学。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具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我会问学生:夏天,你们家的菜园里有哪些蔬菜。学生说出了西红柿,茄子,豆角等,当我把一些蔬菜图片贴在黑板上时,学生一下子全都鼓掌,高兴地说“真漂亮。” 他们忘记这是在上课,还以为是在认蔬菜的名称。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说出蔬菜的名字,并对照图片认识生字,而且很快认识了这些生字,在他们获得成功的同时,学生也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学语文是快乐的。
  二、热爱学生,创设气氛,爱心激情
  情感既是教师教授时的必然,也是学生学习时的需要。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流露出信任、关切等情感,不仅缩短师生双方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满足和心理满足,而且感染课堂,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如果不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调节学生,情绪冷淡、消极,甚至恐惧不安,课堂气氛沉闷,即使教师教学水平较高,讲得比较深透,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课后,常听某教师谈起,“唉,我们班课堂气氛实在调动不起来,一节课下来,举手答问的仍是那几个聪明的学生。”我想这位教师是否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第一,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是否有感染力,是否用上了亲切和蔼的语言。比如学生答问时,是否都以鼓励表扬的口吻为主。当学生答问正确时,教师是否用上了这些词:“嗯,答得真好!”“真不错!”“大家表扬他”“这个词用得真精彩!”……当学生的回答与你的要求相差较远时,教师是否用上了:“嗯,没关系,坐下再好好想想!”“不要紧!”“你的声调真洪亮。”“请坐下”……当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时,教师的语言就更有讲究:“谁争取来提问?”“看谁的问题又多又好?”“老师可要给予奖励哦!”“嗯,他真聪明,想得真好”……教师亲切和蔼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二,教师是否做到了“一目传神”。一个好教师站在讲台上,几乎整堂课上,他的眼神把他的情感、心理变化等毫不掩饰的显露给学生。如果教师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几个最聪明、最爱青睐的学生身上,而忽视大面积的中等生及某个角落里的差生,这样教师目光的随意性,就造成了课堂偏爱,使那些从未受到教师注意的学生倾向于在课堂上表现为一种消极、被动、懒散和自暴自弃。当然,这样一堂课的气氛就不得浓厚。
  第三,教师是否用好“面部造型”。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面就是心灵的镜子。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灵台若花岗之石;面对教材,脸面如玄冰之冷。学生就不会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即使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最多是从内容上的理解和把握,而心灵的情感体验却是不会悟到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是愉快的心情,和蔼的表情,亲切的动作,温和的语调,激情的语言,必然能造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艺术的海洋里畅游,其学习效果一直都会是高效的。
  三、主体参与,以情激情
  语文学科是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只有通过听、说、读、写、观察、理解、思维、表达等多种基本训练手段,让学生学习、理解语言文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读、体会、讨论。教师要善于把抽象词语还原到具体形象中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质疑问难、有感情的朗读、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做到“披文以入情”,使学生入境入情憎爱分明,从情到理的境界,受到作品思想感情的陶冶,爱作者之爱,恨作者之所恨,与文章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是带着他原有的情感进入课堂,在新的课堂中又受到新的情感的熏陶,一节充满情感的课,是改变学生原有不良情感,建立积极情感的过程。
  四、给学生展示机会,提升自我价值
  小学生就喜欢表现自己,他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能够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他们就有成功的体验,认为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最高兴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才能感到学习的乐趣,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浅显通俗,易读易懂。学生读懂课文后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可以从中找到自信,看到自己的价值。
  同样以《菜园里》一课教学为例,在学生认识生字后,就迫不及待的读起了儿歌,儿歌有韵有律,吸引着学生,这时我提问“你会读哪几句?给大家读读好吗?” 学生读完后我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从学生的回答中,同学们知道应该用不同的语气读不同内容的句子,而那语气是自己怎样理解就怎样读。学生有的大声读,有的小声读,有的和同学一起读,有的加上了动作来表演,还有的把自己的理解画了出来,他们的体验是自己能读懂课文,自己与众不同,自己很聪明,他们个个都充满了自信。
  总之,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在科学的激情中积累升华,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习习惯,顽强进取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很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晓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J].考试周刊,2008年。

  • 【发布时间】2022/1/20 10:23:25
  • 【点击频次】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