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范明富

【机构】 杭州市余杭区乾元小学 (3111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低段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小,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居于弱势。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好奇、好动,很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愿意亲手试一试。这些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投其所好,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得以实现: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这有助于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教学认识1-10这些自然数时,并没有按照课本内容上,而是将这些比较抽象的课本内容串连起来,延伸到课堂外面,我利用两课时,让孩子们到教室内外及学校的操场、食堂、综合楼、教学楼的各处去走一走、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我只是在一旁维持秩序,做到散而不乱,适时引导即可。而后让大家回教室,把刚才看到的、知道的互相说一说,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说得最棒的学生,发给他一个小奖杯进行奖励。出乎我意料的是,小朋友们不仅能说出学校里有1个旗台、3个乒乓球台、6个花坛等,还能说出20以外的数:有23个教室、38名小朋友在操场上玩,45棵树等等,还有的说出了有女生20人、男生18人,一共有学生38人、沙坑比乒乓球台少,小树比大树多、旗杆比楼房高……这些说明学生不仅把具体的物体和自然数联系起来,还能将这些自然数进行比较、排列。在这基础上,抽象出1-10的自然数,再进行这些数的书写和数之间的计算就容易多了。

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通过具体的事物,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获取新的知识,这样会学得轻松、有趣。

二、重视操作,调动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通过各种直观手段,进行演示和操作,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在新生刚入小学时,我让学生在第一周内就每人准备好一副扑克牌(去掉J、Q、K、王),在教大于、小于、等于时,我让学生在玩扑克牌中学会知识。游戏规则是:2人玩一副牌,发牌后,两人同时翻牌,谁大(或小)谁就收牌,并且要和他说:“我的牌是(  )点比你的(  )点要大(或小)。”如果碰到同样大的牌,都各收自己的牌,直到最后,看谁手中的牌多就为赢家。这个游戏可以在课堂上玩,也可以在课后在好朋友之间玩,放学后和大人也可以玩。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并且知道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它在生活的事物中,也在有趣的游戏中。扑克牌的应用很广,除了可以比大小游戏外,待日后学生学会加、减、乘、除之后,可以用它进行算24点游戏,从而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混合运算的能力。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巩固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训练语言,促进思维。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随时再现和运用。因此,叙述演示操作的过程,建立表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我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让学生边说边算:看到9,想到1,把(  )分成(  )和1,9+1=10,10+(  )=(  ),在教学减法应用题时,考虑到学生已学会加法应用题,所以我放弃了课本例题,而让学生按要求先……再……结果……自己来编。一个同学编题,其它同学据题解答。这样一来,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编的应有尽有,从天上的飞机、小鸟……到地上的花草树木、房子、轮船……以及和生活有关的巧克力、玩具……动物园的小熊、大象、金丝猴等等,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条理化的叙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手、眼、脑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开拓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3/11/23 16:22:22
  • 【点击频次】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