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努力践行生本理念 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 杨印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十多年来,大家都在积极探索课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有的学校已摸索出自己的路子,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课改特色成果。但多数学校仍然束手无策,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比比皆是。此现状真令人担忧。究其缘由有三。其一,校长领导之故。校领导没有正确理解《标准》育人内涵,没有立足于学校实际制定出校本课改方案,让教师无以遵从,即使有部分教师尝试探索课改,但是,因为没有方向和目标,也无业务领导引领、指导和支持,久而久之,就会丧失信心,课改实践也就浅尝辄止,虎头蛇尾了。其二,教师之故,部分教师在一时的敦促、感召下尝试了课改,但由于自身没有“根基”,尽学专家、大家的风格,一学就偏,一上就歪,慢慢的也就丧失了继续下去的信心。有自信心强的教师每当有听课,或上示范课时,为了追彩求亮,便在课件上下功夫,有的环节不需要课件,为了让听课者明白,硬是将课件用上,在课堂上将内容结构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吃”的撑了又撑,也不管大部分学生会不会,只要个别优等生学会了,掌握了,教师便视为全体都会了,于是生硬的,照本宣科的将课演到了下课,真是争分夺秒、精彩纷层啊。课堂上来不及训练巩固的,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其三,专家评委之故。第一,地方上的业务专家、评委长时间与课堂脱离,不了解学生想要什么,学生的心智、接受能力、心理特征等因素,对执教者枉加评论,有的课花样多了,便给予很高评价,上的质朴实效的反而被否定,大方向找不出问题却在小细节上高谈阔论,结果给执教者和听课的老师以误导;第二,在一些参加的年会、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他们看到的是虚而彩的课被评上,上的生本的课评不上,这就导致了老师们要追形式而不顾实际,这种怪现象阻碍了学校课改前进的步伐。

  上述种种影响课改的因素可归咎一点:没有宏观上把握《课标》精神,没有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主体去看待。全文下载

  • 【发布时间】2014/4/22 11:44:02
  • 【点击频次】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