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关键词】 ;
【正文】
什么是朗读呢?字典上的解释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它不仅在读书的量上给出了一定的指标,还深层次地强调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蒋仲人先生说:“就学习语文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的语文教材重大改动之一在于强化诵读,明确地增加了背诵的数量。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视的地位。那么朗读究竟有什么效果呢?
全文下载- 【发布时间】2014/7/10 16:16:58
- 【点击频次】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