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情结

 

【作者】 段玉获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空气污染物中的头号“杀手”SO2NO2,在初中和高中一年级课本中都做过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该给学生讲清SO2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开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物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在高中第二册(实验本)教材中也介绍过,教师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化学实验做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实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中飘尘的浓度、测定酸雨的PH值、用SO2NO2形成硫酸酸雨和硝酸酸雨过程等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有毒性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实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对实验结束后实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的废物桶中,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污染,也以教育学生环境保护在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环保习惯。另外,老师还可以找一些“环保”题材的材料在课堂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阐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观点。通过这种活动,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认识,使学生不知不觉有受到环保教育。

全文下载
  • 【发布时间】2014/8/2 12:07:45
  • 【点击频次】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