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作者】 聂春云

【机构】 黑龙江省拜泉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轨迹,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五千年的风霜雨雪并没有将龙的传人的这些优良传统埋没,而是历久弥新。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以德治国”,五德并举,以德为先。“德”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作为人民教师更应以德治教,以德立教。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进行关于崇高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对学生诚信,爱护公物,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的教育,同时更是遵纪守法的教育。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因其具有知识面广,情感性强的优点,所以在融合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了开展德育教育的理想场所,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应相辅相成。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将德育教育无痕融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语文教学更好的服务和促进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德育在教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觉性。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学作品,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做好表彰,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身体力行地对德育内容进行实践,对于学习成绩好和不好的学生能够一视同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耐心和关心,从而对教师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和学习。简单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首先就是从引导他们模仿开始。小学语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使用能力,而且要带领学生从阅读大量的素材当中,体会不同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形象特征,结合作者的写作特征和表达方法技巧等来分析文章当中所隐含的情感和思想。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辨正面与反面人物形象,帮助学生能够对是非对错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同时还应该引导他们对文章当中所阐述的优秀品质进行学习,语文教材是直接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这样的教学工作与德育教育十分匹配,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来向学生普及各方面的德育内容,让学生能够对故事当中的优秀人物的品质进行模仿和学习。
  (一)根据语文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作为教师教学的基础,又是学习者掌握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目前学校语文课的课程内容中,包含的德育内容非常多,,所以,语文课教师要立足于课文内容,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全面发掘课程中的德育课程资源,并在课程设计中加以合理的利用,实现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课程的目的。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把德育教育最终贯彻到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并利用语文知识的传递过程逐步渗透德育教育,以便让学生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触道德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提高了学生对道德常识的了解与把握能力,让学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道德知识的实质,以及它真实的内涵。
  (二)通过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来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一般都不完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联系最紧密的人,部分学生中会出现效仿教师做法的情况。所以,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教学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正向、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品德知识,养成崇高的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在学生眼中体现正确的行动准则,才能在平时的语文课教学与管理工作中,进行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认真的态度面对教学的开展,以高尚的情操对语文知识加以研究与剖析,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而面对课堂上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予以适当的引导,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导,切忌发生偏激的语言与动作,并在完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所存在的错误加以改正,从而让学生能深深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知道了自己不正确的做法和给其他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而是要逐步深入到课堂之外,教师需要注意从课下和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渗透,通过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全方位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以便更及时有效的改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从而促使学生通过培养正确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德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文章的环节,阅读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文章中心思想。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丰富、优秀的文章作品,每篇文章都拥有不同的感情表达及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体会作家的情感,并了解文章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紧密结合文本内容,从中挖掘德育素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时机,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感悟与想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思想,巧妙地渗透德育知识,促进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教育意义。
  (四)合理实施课外活动
  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一般都是兴趣爱好强、好动等,所以学校应该在正常课堂的基础上举办相关课外活动,以便于充分调动中小学的兴趣爱好和活动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参与意愿并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外活动中。为达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的目的,学校应当把德育和课外活动加以融合,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的同时对学生全面实施德育教育,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视野,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除此以外,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览馆,纪念馆等具有人文景观的景点进行游览参观,使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增加认识,在游览完毕之后给学生布置有关游览感受的观后感等等,以此带动学生对德育文化方面的学习,从而培养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和其他文化科目的教学,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教师应当合理把握语文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语文素材当中的故事和主人公形象,引导学生能够向着正确、积极的观点和看法看齐,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相关德育内容,从而使学生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往很多的教师认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学中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的方式,教学内容也多以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为主,重字词轻内涵,不注重挖掘课文的编写意图,常常使德育教育游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围之外。
  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里有太多的德育素材可以挖掘,而小学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候,语文课上找准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教师加以引导,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每一篇文章学完,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在学好语文课的同时,思想境界也达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 【发布时间】2022/4/12 18:18:28
  • 【点击频次】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