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究高中语文 统编教材教学思维的转型模式

 

【作者】 于丹妮

【机构】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中山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落实。课堂是学生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如今部分地区已试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该教材的许多课文、体例和教法都是新的,但大多数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没有与新教材接轨,因此该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全面而有效地贯彻到统编教材的教学中,成了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笔者试以教师教学思维模式为抓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浦江县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思维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展开思考,从而探索语文教学思维模式转型的策略,以期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的思维模式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统编教材;教学思维;思维模式转型

  一、了解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现状
  为了解核心素养视域下浦江县高中语文教师在统编教材下的真实教学思维现状。笔者设计了教师卷和学生卷两套调查问卷。其中“学生版”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7%;“教师版”调查问卷有效率为100%。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问卷的详细设计,最终得出一组有效的、准确的原始数据。笔者将关键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并通过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得出最终问题报告。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现状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一)教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高
  (二)教师不了解统编教材的编排体例和特点
  (三)学习任务的设置与核心素养联系不紧密
  (四)教学思维的转型意识薄弱
  (五)评价方式单一
  二、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对语文核心素养缺乏重视以及深刻的理解
  (二)对统编教材认识不深,教学思维模式固化
  (三)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上缺乏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四)转型意识薄弱,师生思维不能共振
  (五)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三、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思维模式转型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和理解
  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对核心素养的重视和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最终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对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认真领会其理念、意义和培养策略,进行持续性的深入研究;其次,教师要理解核心素养的精髓,转变教育思维,更新教学方法。
  (二)精准把握统编教材特点,转换固有思维模式
  和传统教材相比,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变化很大,使用新教材,就要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和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具体做法为:
  首先,教师可以把新课标和新教材结合起来研究一番,看看新课标和新教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创新,这样,我们的眼界会开阔一些,对于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语文核心价值观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教师要尽快熟悉新教材,根据新教材的“新特点”进行思维转型。具体可表现为:语文教学目标从“指向三维目标”转向“指向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内容体系”转向“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语文教学方式从“反复记忆与强化训练”转向“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最终实现学教考一致的理想局面。
  最后,搭建思维支架促使教学思维模式优化。所谓“思维支架”是一种策略性思考程序。常见的思维支架有思维导图、概念网络图、鱼骨刺图、三视角思维图等。
  (三)思维创新化设计学习任务
  开放设计课前学习任务。一般的文学作品课前学习任务可以这样布置: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本,呈现三处批注。一是精彩处赏析,二是疑问处提问,三是这篇作品与“我”和“现实”是否有关系。在精彩处批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审美能力;在疑问处批注是为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是启发学生找到自我或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对接点。
  (四)师生思维要“同频”化
  师生思维“同频化”,要学会“换位思考”、巧用“思维暴露”、追求“合力效应”。
  学会“换位思考”,是师生思维同频的前提。第一步要“自我对象化”,也就是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去分析教材、教法、设计乃至心理,之后再实施教学;第二步是“对象自我化”,我们要想假如学生是我,我该怎样去做?第三步是“主宾一体化”,师生达到共鸣。
  巧用“思维暴露”,是师生思维同频的条件。教师首先要暴露自己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教师是如何钻研教材、分析疑难、解决问题的,消减神秘感,增强信心和能力。其次暴露学生思维,启发诱导,使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过程。
  追求“合力效应”,是师生思维同频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效度和期望值;此外,还要强化自身魅力、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反馈和协调;创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
  (五)教学评价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是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引行为。因此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首先,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主体。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其次,评价内容要多样化。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个性化评语,但都要充满温馨与鼓励,能给学生带来信心与希望。
  再次,教师根据各班学生特点,制定多样化的激励评价方式。如评语引入作业批改中,体态语评价等调动学生积极性。
  最后,设置多元化评价机制。可以将考评与活动相结合,尝试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以赛代学,学生乐在其中;将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评价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将评价延伸至课外;将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教师让学生把日常评价获得的“奖励”汇集起来,按数量的多少转化为高一级的奖励,并采用滚动评价,在期末评价中得到反映,根据其进步情况进行评定,以此激励学生。
  四、结语
  语文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实践调查当中,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教师教学思维模式为抓手,探索出了实操性强而又具针对性的思维模式转型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为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下教师教学思维模式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际与教学研究中,笔者将持续关注这一主题,使本研究能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M].北京:人民日报,2016.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杨若男.语文核心素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 【发布时间】2022/5/22 10:00:21
  • 【点击频次】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