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王绪成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关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中国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界耳熟能详的关键词,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是建立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的。所谓教育信息化其实就是借助于信息化的工具手段来促进教学,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那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融合就是一种改革的方式,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融合;数学学科

  互联网+教育使得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名校的课程;教师和学生不局限于学校的教学而可以开始采用网络教学;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平板设备或者APP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想学就学,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
  一、利用多媒体的信息承载功能,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中,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在“逛超市”中体会元、角、分在生活中的应用。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在认识的人民币之后再设置购物的情景,接着自己在“超市”中购物。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进行各种人民币的兑换练习,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逛超市”。让数学课更贴近生活,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乐趣和价值。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形象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以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直观演示,更重要是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脑、动眼、动口、动手的机会。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为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更多的生机。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利用课件动画演示长方形两条长边变短,成为一个正方形时,学生在观察动画的过程中发现四个直角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长变短了。这时教师适时出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探讨正方形边的特征。这样做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为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打下了基础。接着用课件动画演示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看到比一比的过程,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有效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把时间更多的留给了学生。这就很好的抓住了学生乐于表现自己的天性,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三、运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实现互动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同学间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创造分数”的小活动,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创造出更多的几分之一。在展示作品阶段,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拍照上传的功能,传输到电子白板上实现同屏展示,在大屏幕上显示学生的作业、作品,还可以使用该软件聚光灯的效果,把周围都打上黑光,只有老师想出示的部分是亮的,像一个魔幻的舞台一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比如,每一节数学新课授完之后都会有巩固练习,传统的形式需要课堂板演和课后的作业反馈来分析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利用智慧课堂的题库及时反馈功能,实现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用直观的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精准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课堂上就可以解决学生的知识漏洞以及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做到查漏补缺,真正的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对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培养社会创新型人才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而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需要多学习多思考多摸索多借鉴,在不断学习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学科自己所在地区自己学校实际的融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融合,实现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马红斌,《课程整合中的教学合作》,《中小学信息技术》2005第7期
  [3]陈芳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第4期
  • 【发布时间】2022/5/22 10:04:23
  • 【点击频次】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