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六环节“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姚元凯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发轮镇配龙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各学科的教学具有相似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遵循各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情,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就能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初中生物学在教学体系中都处于“边缘”地位,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生物课都秉承“背一背,学一学”的态度。殊不知,学好生物学能够让学生兴趣满满,并为将来的专业选择和从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教育学家凯洛夫(前苏联)的“六环节”理论为前提,就如何提升初中生物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物;“六环节”;学习兴趣;教学实践

  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生物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有重要地位。生物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的探索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希望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共存共生的目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结合新课改要求,转变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让初中生学好知识,爱上生物学课程,并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使”。
  一、“六环节”教学法的基本概况
  (一)“六环节”教学法
  “六环节”教学法是由前苏联教育专家凯洛夫首先提出的。《教育学》是凯洛夫的著作,集中反映出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六环节”教育法来看,他将教育划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六个主要模块。
  第一,组织教学。针对班级学生开展“因材施教”,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现状等基本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也是教师需要具备的才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复习旧课。这就是孔子提出的“温故知新”思想。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应该对上节课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简明扼要地梳理旧知识,从而提升复习效果,并为后续新课做好铺垫工作。
  第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之前,教师要提出几个问题,作为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通过承上启下的衔接,复习了旧知识并衔接出新的知识点。学生们在回答过程中,会通过缜密的思考重新组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完成本环节后,教师就可以讲解新知识了。可以说,有了导入环节,新知识的出现不再突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第四,教授新课。这个环节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也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新知识的阶段。在讲解过程中,不仅要展示主要知识点,还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五,巩固新课。该环节在讲解完新知识后就可以实施了,主要以课堂练习形式出现。还可以布置某一习题后,开展分组学习讨论。主要起到夯实新知识的作用。
  第六,布置作业。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就生物学课程而言,尽量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的培养。
  (二)“六环节”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实施“六环节”教学法要秉承“求实”、“求活”、“求新”这三个基本原则。虽然“六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但也不能过于刻板,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失去学习兴趣。以生物课为例,教师要增加课上和课下实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同时,由于很多实验课需要团队完成,教师还要有意培养初中生的团队意识。
  另外,“六环节”教学法是一个流程性的教学模式,既包括检查预案,还包括合作探究、精讲点播、当堂训练、升华提炼、课后拓展等内容。众多经验告诉我们,借助“六环节”教学法,能够提升生物课教学效果。
  “六环节”教学法应用在生物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简化成三个大的阶段:课前、课中、课后。
  二、课前强调导学
  “导学案”对于导学而言具有指导意义。通过集体备课,能发挥出群策群力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倡课前集体备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案”。
  (一)教师集体备课
  “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队伍中包括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教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相互探讨能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并不断完善“导学案”,保证问题的知识化,问题的层次化,以及在典型例题、基础知识、课堂检测等更具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学内容也会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二)课前学生预习
  “预习”是每门学科教师都强调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标注出自己的疑点,从而在后续环节中加以解决。学生要慢慢掌握发现疑点的方法,比如:借助学案,结合课本找出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实验和自学中自己尝试解决,比如: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者从互联网上寻求答案。如果问题较生涩,借助上述工具也只能做到一知半解。那么,这个知识点就是疑问。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学习方向,筛选出自己的困惑点。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针对性的导学方法。这样就会节省大量的时间,有助于增加其他环节的学习时间。
  三、课中环环相扣
  可以说,课中是“六环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生物教师要严格按照“导学案”开展教学,并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学生检查预案
  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课前学案进行检查(5分钟),可以选择自查、组内互查、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点,为教师后续讲解提供“素材”。借助这个方法,教学也就变得有的放矢了。部分教师认为该环节作用不大,其实不然。通过长期积累,不仅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讨学习
  如果学生预习时发现问题,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这个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左右。此类问题可以由多个问题构成,问题之间要有递进性和层次性。问题呈现出来后,开展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自己分析、讨论,并尝试给出答案。教师根据答案进行分析,并进行精讲点拨。这样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面上看,教师有一种“大撒把”的感觉,但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精讲点拨的点睛之笔
  精讲点拨具有高屋建瓴的效果,通过点睛之笔升华知识水平。该环节具有耗时少(5分钟左右),见效快的作用。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也会有突然顿悟的感觉。该环节能够解决学生的疑点、易错点、重点、易混点。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应该言简意赅,准确把握核心问题。当然,要引导学生和自己“同频”,切不可越殂代疱。
  (四)当堂训练巩固知识点
  “趁热打铁”是对当堂训练的最佳描述。该环节一般占时10分钟就可以了。主要起到巩固新知识,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悬念内容应该围绕本课知识点进行,不用布置很多题目,只要选择一些典型题目即可,主要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提炼升华知识点
  完成上述几个环节后,就要进行总结分析(5分钟左右),主要是重新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分析知识规律,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
  (六)课后拓展知识范围
  这个环节主要涉及一些课后作业。由于生物学课程比较特殊,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内容,比如:很多学生养过蚕,但很少关注一些细节。在学习《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一课时,可以让大家再养一次蚕,重新认知这种特殊的昆虫。掌握有关蚕的“气门”、“咀嚼式口器”、“尾角”(雌性尾角上有黑点,雄性尾角无黑点),一个蚕茧产出的蚕丝长度在900~1500米。蚕可以分出桑蚕、蓖麻蚕、柞蚕、木薯蚕、马桑蚕、天蚕等等。这样的作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后作业问题
  课堂授课只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需要重视各个教学环节,比如:课后反思与提高就是另一项重要工作。
  (一)批改作业
  相比其他学科,生物学批改作业形式较为多样,比如:学生养的植物或者小动物,书面作业,视频作业等等。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程序,并从多个维度给学生打分。
  (二)答疑解惑
  完成“六环节”教学法后,学生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一些实操任务完成得较差。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和班集体作用,通过大家参与完成知识的输出与迁移,力争帮助学生彻底解决各种问题。
  总结
  本文简单分析了生物课与“六环节”教学法相关内容,由于生物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并且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实际实施过程中,还要进行创新,更好地发挥出“六环节”教学法的价值。

  • 【发布时间】2022/5/22 10:06:16
  • 【点击频次】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