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渗透“生存教育”的研究

 

【作者】 陈强飞 谢元品

【机构】 贵州盘州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地理渗透“生存教育”既符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又与学科特色相适应。本文主要是针对“生存教育”的内涵、高中地理渗透“生存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探讨,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渗透“生存教育”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高中地理;渗透;生存教育

  人人都离不开生存。生存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要课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纵观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如森林资源破坏、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等。这些资源锐减、生态恶化及环境污染问题已对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使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在自然面前的社会生存、人际交往、解困抗挫能力,利用学科优势开展科学的“生存教育”必要而重要。
  1.读懂“生存教育”的内涵
  到底何谓“生存教育”呢?顾名思义,关于生存的教育就是“生存教育”。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中正式提出了“生存教育”的理念,也因此成为“生存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对于“生存教育”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本质相同。即:认识生存的意义,学习生存技能,把握生存规律,掌握生存技能,增强生存意志,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生存教育”是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所在。
  2.高中地理渗透““生存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渗透“生存教育”符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特色相适应。地理新课程标准确定把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强调:“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这实质就是关注人类的生存。高中自然地理着重阐述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地理环境,包括宇宙环境和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植被与土壤)的性质、特点,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地理圈层各要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内容,是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基础。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念,为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3.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高中地理的学科内容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生存教育”的思想和素材,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探讨了影响人类生存及生活的环境,探讨了各种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个良好的“生存教育”载体。地理教师应当承担起立德树人使命,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融入“生存教育”。
  3.1充分开发高中地理渗透“生存教育”的课程资源。
  高中地理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两大领域,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生存教育”课程资源。合理挖掘这些资源,并进行必要的整合,在教育教学中进行适当渗透,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生存技能。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还应该充分的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和其他地理课程资源。
  在进行区域环境与人类活动知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设置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旅游,我们应携带哪些生活用品,注意哪些问题?请说明理由。对问题的解决进行评价,必将大大促进学生的生存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3.2创新“生存教育”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问题导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地理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还可以组织活动探究、观看影像资料,开展课外活动等。
  3.2.1充分利用好课堂主渠道。
  地理课堂是渗透“生存教育”的主渠道。地理教师要明确渗透“生存教育”的目标,深入了解教材中的“生存教育”元素,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适时开展“生存教育”。讲到地质灾害滑坡时,笔者采用了应急管理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的7·23水城山体滑坡事件案例,通过展播视频,启发学生讨论,分析此次滑坡造成1600人受灾,43人死亡,9人失联,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的成因,并为家乡六盘水防灾减灾出谋划策,让学生感知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还可以采用1983年甘肃查钠村滑坡案例,村民明明知道山顶开裂有危险却束手无策不知道向何部门报告灾情,也不知道怎样预防和防止滑坡的发生,更不知道疏散和撤离,所以当滑坡发生时,全村115人,仅有一人幸存。如果村民受过有关山体滑坡的防灾减灾教育,发现山顶开裂,就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撤离疏散,同时在开裂地带采取固定措施,注意引开水源,滑坡是完全有可能避免的。即便是没能避免滑坡的发生,至少可以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让学生理解防灾避险教育的重要性。
  3.2.2积极开展“生存教育”拓展训练。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野外生存拓展训练,主要传授野外生存实践知识,学习野外生存技能,把传统的体育课堂中的跑、跳、爬、投等基本技能扩展到大自然,突出知识性、科普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完善和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拓展训练包含野外生存概述和野外生存技能,教给学生辨别方向、野外取水、风险识别、取火生火、食材加工烹饪、帐篷搭建、野外活动常识、野外活动装备认知等内容。开展野外生存拓展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增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野外生存生活能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3.3搭建“生存教育”社会实践平台。“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交警大队了解当地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交通事故状况、事故原因、事故后果、减少交通事故的方法等,在全班进行交流,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调查总结,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避险意识和能力。不仅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且能够使学生切身体验并感受到社会,认识、理解当今社会中地理问题和现象,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和自主调控的本领,让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并在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能够更好地生存。
  高中地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蕴含着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存教育”素材,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理应在教学中将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生存能力拓展结合起来,以课程渗透、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从生存的意识、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进行渗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认识生存的意义,学习生存技能,把握生存规律,掌握生存技能,增强生存意志,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也一定能让“生存教育”成为地理教育教学的一道闪光的风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2]朱宾.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的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7.
  [3]马卫标.高中地理教学应渗透生存技能教育.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9年08 期.
  [4]包娜.生存教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此文系【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成果+新冠肺炎硬核防控启示下高中地理渗透三生教育的研究+2020LPSY063】成果
  • 【发布时间】2022/6/20 12:08:20
  • 【点击频次】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