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 耿文杰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小井乡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的之一,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审美奠定基础,这一目的直接渗透在美术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小学美术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多方面阐述,为同仁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爱美之心人人皆有,美是客现现实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在。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大自然等都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美”的世界里,美就在自己身边,而我们确没有感受到“美”的存在。就其原因,是我们缺少美的“发现”、美的感受,即审美能力欠佳。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审美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势在必行。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升级。根据这个特点,在小学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须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美术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其实是一种视觉艺术,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是可以让学生的审美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的。但是,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上的这些作品。比如在学习《形形色色的世界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身边比较有趣、奇特的物品。通过想象和总结之后,进行深入地分析,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对美术进行全面的感知。
  二、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展示给了人们:如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引领领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堂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获取的美景知识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欣赏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置身大自然美好的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借助生活表象,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无论他们画出怎样奇形怪状的作品,都要给予肯定,客观评价。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填满无限遐想的想象。
  四、辨明是非,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美术教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善于模仿,喜欢模仿的特点,用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只有当学生养成健康的、正确的、高尚的、积极的审美观和精明的识别能力,面对—幅幅美术作品时,才能够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分清它们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水平,增强他们热爱真、善、美和憎恨假、丑、恶的感情判断能力,从而达到真正的育人目的。
  五、营造创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而且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一个没有自信、不敢独立思考的人,是肯定不会创造出个性的作品的。其实,创造性思维似乎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他们考虑的切入点往往与成人大相径庭。这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教师与家长应该小心翼翼地呵护、扶持,培养他们自信、向上、肯于进取的健康心智。另外,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使这些智力与非智力的特性得到培养与发挥。而且也因为社会的认可,他们心理得到满足。特别是外在性的鼓励不仅可以树立他们的信心,更能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则是创作与欣赏的过程中,有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喜悦感、成功感。最后,美术作业难易适宜,作业讲评因人而异,看到学生作品中闪光点,以鼓励、赞许、肯定为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创作中的愉悦感。  
  六、通过欣赏学生作品,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组织学生欣赏绘画作品,有利于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常让学生欣赏一些好的作品,让他们感知作品的美,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欣赏作品的活动,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鼓励了学生的自信心。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学生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因为成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把握好点评的尺度,善于发现作品中的成功点,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适时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绘画的积极性。对于想象丰富、构思新颖、画面丰富、整洁的作品,给予表扬;对于大部分画面完成好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令人满意的作品,也要找出其中的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并针对其画得不好的地方提出建议和希望,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成功的,进而激发了他们参与绘画的兴趣。
  总之,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增进学生对美的感受,提高创新能力和感悟力。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自身的道德素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阎光奇.让美育走进校园[J].美术界,2003(8):57.
  [2]杨维民.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艺术教育的缺失[N].美术报,2011-01-17.
  • 【发布时间】2022/6/20 12:24:33
  • 【点击频次】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