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那坡黑衣壮民谣的艺术特征

 

【作者】 黄丽娜

【机构】 广西那坡县那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黑衣壮是壮族其中一个特殊的支系,因为这个以黑色为美的特殊支系有着独特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特质,当地人们原汁原味的山歌更是深深的印在了每一位听众的心中,因本人是广西百色市那坡县本土人,对于居住在那坡县境内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壮族分支——黑衣壮的风俗习惯以及民谣有着一定的了解;那坡黑衣壮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至今仍然保留着其他壮族分支一些并不明显或者已经断承的文化习俗,就比如说黑衣壮人民那一百六十多套世代流传的民谣,现如今因为这支神秘的分支把他们的迎客歌这样原汁原味的山歌带出了大山献给了世界各国的人民。本文是对那坡黑衣壮如《黑衣壮的酒》等山歌民谣之外较少被外界人所知道的一些民谣通过实地走访向当地民谣歌者的学习和借鉴有关文献对当地世代流传的民谣艺术特征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那坡黑衣壮;鲜为人知;民谣;艺术特征

  一、概述
  (一)那坡黑衣壮风俗文化
  那坡黑衣壮作为壮族的一个特殊存在的支系大部分人群聚居在广西百色那坡县境内生态环境相对弱的大石山区,主要以农耕为生。他们居住的房屋是非常古老的石木干栏式结构的建筑。很多村落依山傍林,沿着山坡建成像一层层阶梯一般的排房。那坡黑衣壮的文化既多彩又独特,除了很多文献所描述的淳朴的山歌和多样的舞蹈以及简单而又独特的服饰、别样的酒文化以外其他文化也是非常的别具一格、各领风骚,就比如婚恋也分为族内婚制、入赘婚等,还有那坡黑衣壮他们的干栏式的建筑也是让人眼前一亮、难以忘怀。 
  黑衣壮人民的传统节日的日子也是比其他壮族支系来的丰富,除了春节以及阴历七月十四日中元节以外他们还过阴历三月三、五月五等,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村头的百年老树下或者是村尾的空旷草坪里几乎是怀春的少女和情窦初开男青年相会和定情的地方。在这一天他们对唱情歌、情投意合的男女互相赠送定情信物订终身日子;而村子中老年人聚在家门口做着针线活边聊天边歌唱。
  (二)那坡黑衣壮民谣概述
  那坡黑衣壮民谣的起源也同其他民族一样来自于劳动、生活、娱乐中体会和启发。他们的山歌民谣有一百六十多套,其中外界鲜为人知民谣占所有民谣中的百分之五;这些民谣是那坡黑衣壮人民从襁褓中就已开始听长辈唱的歌谣,有些可以作为逗孩童入眠,有的也可以作为鼓励正在低谷的人,相对于“尼的呀”、“过山腔”等这般长曲有多声部的山歌民谣,这些外界极少被人所知的民谣主要为单声部歌曲,形式短小、曲调爽朗质朴、节奏自由像我们小时候所听的儿歌,乐句简短清晰并且好唱好记,有人起个头便知道是怎么唱。这些民谣便是他们当地最传统的山歌。现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这一些形式短小的山歌比起那些符合现在人们审美观的民谣更加容易被忽略,也因为当地黑衣壮的年轻人逐渐往外走,现如今也只有尚在村里的老一辈还记得怎么唱。
  (三)民谣的定义及特点
  民谣源自民间的演唱形式,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远古时期、历史悠久、它的题材主要都是以叙述性为主题,有劳动歌、娱乐性的歌、许多民谣大多不知道作者以及歌曲名字,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歌曲;流行于南方农村或山区,多在山野劳动时歌唱。也是世代流传的歌谣;其特点为乐句简短、曲内容简单明了、好记并好唱,如同从儿时开始我们每个人都会唱儿歌,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完整哼出一两首。
  二、 那坡黑衣壮民谣艺术特征
  (一)调式分析
  那坡黑衣壮民谣的种类非常的丰富多彩,分别为“论”、“诗”以及“诗依”、“诗敏”等;在这些黑衣壮众多山歌种类中,我们常听到的便是一人独唱更多为男女对唱的情歌的单声部民谣“论”以及较为常见的两男两女对唱形式多声部民谣“诗敏”。因为那坡黑衣壮是属于南部的状语方言区,所以那坡黑衣壮民谣属于南路山歌,他们的歌谣大多数是民族五声调式,男女声先后以徵开头,最后以宫结尾,整首“论”就只有“宫、商、角、徵、羽、五声。相对于单声部的“论”以及多声部“诗敏”。那坡黑衣壮民谣的音乐风格相对于其他壮族支系的音乐风格来说是非常独特的,多数歌谣的旋律既可以高远嘹亮有可以委婉抒情,非常的有艺术魅力,黑衣壮大多数民谣音域非常的宽,最宽的音域都可以达到十二度音程左右。 
  (二)歌词特色
  1.五七九字句的腰脚式
  在他们“喃论”以及“哈论”的过程中,因为他们歌词直白、节奏自由又多数运用五七九字句的腰脚韵,所以他们在歌唱的过程中运用的衬词和装饰语非常的多。黑衣壮的歌词的押韵形式也非常的特殊,它并不全部都是按我们多知道的汉字押韵的思维和方法这种习惯来对他们的歌曲进行编词,如当地关于党政策的民谣歌词“古魅谷果都要留,留登馁斤喃……”。歌词大意为“每一棵树都不能砍,留住才有水喝……”。
  2.自由式
  黑衣壮民谣歌词还有自由式,所谓自由式就是歌词自由发挥可以是由两个字句也可以六个字句进行编词如:
  摇篮曲
  1=C 2/4 3/4
  1. 2  3| 3 2  3 5  2 3 |  5. 3 | 5 -| 3 2   3 5  2 3 | 5. 2 |1 - ||
  暖 啊 暖 暖等 吗斤 口顶  简  呀  简   暖等 吗斤 连地  啰  呀 啰
  这些鲜为人知的歌曲如示例的《摇篮曲》歌词直接简单、歌曲语言多数有语气词组成。歌词言语也由听众的年龄辈分而改变歌曲语言,民谣歌曲语言是不固定的歌词,示例曲子大意为“睡吧!睡吧!不要哭,不要想着去多远的地方玩,那路上没有鱼,那路上没有米,没有热乎乎的饭喂你!”黑衣壮类似这样民谣旋律平缓、起伏感不强:例如2017年2月10号我去当地采风所录制这首乐句简短的歌谣,这首歌谣是当地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耳熟能详的,这首民谣为民族五声宫调式,以宫音开头羽音结尾,音域大多是大二度、大三度,最宽的音域也没有超过纯五,旋律平缓优美,曲调清丽、节奏自由、好唱好记。
  3.节奏节拍
  那坡黑衣壮那些鲜为人知的民谣的节奏相对比较规整、缓慢的,3/4、2/4拍更替出现,而2/4拍常出现在开头和结尾,音符也想对较少。如下文所述曲子节奏:
  X . X X | X X X X  X X | X . X | X -| X X  X X  X X | X . X | X -||
  暖 呀 暖 暖等 吗斤 口顶  简  呀  简   暖等 吗斤 连地  啰  呀 啰
  (三)那坡黑衣壮民谣演唱形式
  那坡黑衣壮这个神秘而又独特的壮族分支的民谣丰富多彩,当然他们的演唱形式也是婀娜多姿的。就从他们的“喃论”说起:“喃论”也是有很多种演唱形式,首先从单声部的“论”开始说起,它有独唱的形式,更多的是男女对唱形式。其次,便是他们的多声部土语壮歌“诗敏”它是有两男两女以上组成的混声二重唱或者多声部重唱的演唱形式,同起也同收;最后就是外界鲜为人知的那些那坡黑衣壮民谣。他们的演唱形式和方式都是自由的、各种年龄阶段的人民都可以随时随地而歌,不似情歌,只能到婚育年龄才能唱,也不像祭祀歌,只有当地道士才可歌唱。
  1.唱好拖腔
  拖腔是指把声腔拖长,主要体现在节奏上面适当的放宽,这也是所有民族音乐中较为常见。黑衣壮民谣一般通过拖腔使歌曲旋律飘逸、淳美以及舒展的效果。
  2.衬词运用
  黑衣壮的民谣在“衬词”运用上是占整首曲子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衬词”就是“虚词”也就是我们地方语言所说的语气词,如“啊”、“哦”等。歌曲加入“衬词”是为了让歌曲起到扩展曲调、美化旋律的作用,也因加入这些“衬词”使个歌曲显得更加优美抒情。
  3.气息运用、歌唱方式
  黑衣壮鲜为人知的民谣主要以本嗓来演唱,不计较也不讲究发声方法。而唱好一首民谣气息的运用是非常的重要,因为那坡黑衣壮民谣的“衬词”运用较多所以气要足的情况下才能把黑衣壮的民谣演唱出它独有的特色,歌唱中都必须正确的呼吸支持下吐字,才能使得音色集中、明亮。
  三、 那坡黑衣壮鲜为人知的民谣发展现状
  当地黑衣壮歌者说类似于文中所提到《摇篮曲》的音乐格调的那些民谣在整个黑衣壮所有民谣中所占数量非常的少,几乎只占百分之一,也因为随着当地交通便利和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民谣在黑衣壮当地已经是基本断承。经过本人2017年2月10日走访采风黑衣壮的其中一个村落调查发现近几年知道这样传统民谣基本上只有还在村落里的中老年人,而现在留在村落里孩童们所知道的歌谣基本只有“尼的呀”、“过山腔”以及迎客歌曲这样类型的民谣。而文中所提到类似于《摇篮曲》的曲子也随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的出现,逐渐淡出当地人民和社会人士的视野,甚至被遗忘。
  四、结语
  本文就对那坡黑衣壮一百六十多套民谣中比较鲜为人知的曲子的艺术特征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与此同此也简要的阐述那坡黑衣壮那一些鲜为人知的民谣的发展现状。希望更多人与本文作者一起共同关注并挖掘即将消失在人民视野的支系动听的民谣。

  • 【发布时间】2022/6/20 12:49:07
  • 【点击频次】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