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作者】 凌丽花

【机构】 广西那坡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为例

  有效课堂理念产生以来,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问题得到更为广泛也更为深入的重视,过去那种只重视播种不重视收获的毛病得以逐步克服。现在,语文教师每一堂课都比过去更注重教学效益,力求从一分一秒中赚取教学质量,有效课堂得以大力推广。
  有效课堂的概念并不难理解,凡是有效益的课堂就是有效课堂,问题只在于效益的大小有差异而已。不管哪一位教师,无不在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期望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赚取最大的效益。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追求效益,这个效益就是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有所长,从而达成教学相长。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刚刚开始接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阅读教学的成败,攸关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探究阅读教学策略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的重头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其目的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既要顾及文章的人文性,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要兼顾工具性,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比如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写作方法等等。正因为目的多样,具体操作的时候往往顾此失彼,或者轻重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本文以《少年闰土》为例,谈谈如何通过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来达成教学的有效性,专门针对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说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方家。
  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1200多字的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算是一篇长文。因其阅读量较大,以其为例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该文教学重点难点是分析人物形象和一些关键句子的深刻含义,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教师能否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下面逐步解说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解决生字疏通文意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对于六年级小学生来说,解决生字词和疏通文意这个教学目标难度有点偏低,班上所有学生都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这个教学目标的设定,无疑是为了照顾基础最差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这是有效教学的理念。所有学生通过这一关,解决了生字词,疏通了难懂的句子,为下一步学习做好了准备,这就是收获。审读一篇文章之前,先解决生字词和疏通文意,这个做法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今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也是这样,等于教会学生一个道理——做大事从细节开始。
  第二步,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既然已经解决了生字词,朗读课文自然是没有难度。但是,别忘记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文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只有读懂了原文,体验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不要轻视这个教学目标。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标,教师必须拿出真本事,学生必须深读课文。小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无法把握全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看完全文仍然不知道文章大概写了什么。这说明我们小学生的阅读还是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没有深度掌握文章的内核,因此培养小学生深读的能力迫在眉睫。布置小学生阅读文章,我们要检查阅读的效果,可以提问学生这篇文章或某某段落写了什么,让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大意概括出来,这样小学生才养成带着问题去阅读的习惯。一般来说,能把文章大意说出来的学生,他的阅读就是有效益的。这样的训练多了,天长日久,小学生也能总结出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概括文章大意的技巧。小学生渐渐就会发现记叙文的文章结构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等,不管什么文章都会有一个中心思想,如果是寓言故事都会有一个深刻的寓意。
  一遍两遍读不好,那就再多读几遍,关键部分更是要反反复复地读。语文学习必须“以本为本”,也就是把品读课文当作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而朗读就是“以本为本”的最好体现方式之一。
  第三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这一步的学习难度,与前面两步相比陡然增加。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学生多次阅读课文之后一般也能说个大概,但是却很难说得清晰圆满,最关键的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分析出来的,也就是没有掌握分析人物的技巧。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把人物刻画的方法比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等简单讲解一下,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方法,进而通过这些描写方法去分析人物形象。
  从区分描写方法,到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想感情等等,是一个从分析到归纳的推理过程,学生如能完成这个学习目标,足见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文中描写少年闰土的外貌,说他是“紫色的圆脸,带着小毡帽,套着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样写表明少年闰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学生分析之后,大多看得出少年闰土健康、年轻、热爱劳动、深得他父母喜爱这样的结论。
  描写少年闰土的语言最多,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少年闰土喜欢谈论什么、几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与“我”这个少爷相比看出闰土的什么特征等等。教师不用越俎代庖,就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结果学生都能概括出少年闰土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等性格特点。
  文章中的动作描写也不少,这时候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几个十分重要的动词,比如“捏、刺、扫、支起、撒下、拉”等等。还要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描写,尝试做出这些动作来,然后分析少年闰(下转第27页)(上接第28页)土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这样引导,学生都很活跃,课堂气氛往往十分热烈,答案也很快就见分晓,学生们都认识到少年闰土是一个小英雄,他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少年闰土》有直接写少年闰土的,也有通过“我”这个人物的所见所想来写少年闰土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使描写的角度多样化,好比摄像机从多个角度拍摄,画面更清晰,角度更多样,人物更立体,形象更丰满。来自农村的少年闰土,与“我”这个养尊处优的少爷相比,更能从侧面凸显少年闰土是一个小英雄。这样引导,学生就懂得什么是正面描写什么是侧面描写,以及两种描写结合起来的好处。
  小学生刚刚接触人物形象分析,教师能这样循循善诱,学生的收获一定不小,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第四步,抓住关键句子深入领会分析
  抓住关键句子来分析,这是一个提纲挈领的学习方式,所花时间少但是收获往往十分丰盛。至于哪些句子才是关键句子,我认为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和教辅资料,因为每个学生眼中的“关键”应该是不一样的。当然,得到大家公认的能够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子,教师还是不能忽略,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去关注、分析,其余时间可以给学生自己确定关键之处。这个环节应该是个开放性的,学生的主动性更突出,个性得以张扬。
  以我的教学经历看,学生很关注这么几个关键的句子。一是描写少年闰土月下刺猹的句子,学生都觉得这个画面是“神奇而美丽”的,都想知道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教师可以趁机抛出环境描写的概念及作用来。环境描写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但是主要作用是烘托人物形象,文章就是用神奇而美丽的月夜来烘托小英雄的。二是提到少年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稀奇的事的句子。除了文中具体写到的月下刺猹、雪天捕鸟、海边捡贝壳、潮汛时看跳鱼之外,少年闰土心里到底还有哪些稀奇的事?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答案不是唯一的,也没有办法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三是文中拿少年闰土与“我”作对比的句子。少年闰土是见多识广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我”是孤陋寡闻养尊处优,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除了前面说过的正面与侧面,教师还可以说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用反面角色衬托正面角色,从而突出正面角色。
  四个教学环节,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研读课文。既照顾基础差的学生,也照顾成绩好的学生;既有宽度,也有深度。这样的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 【发布时间】2022/7/18 10:16:18
  • 【点击频次】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