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作者】 吴佳津

【机构】 贵州省贵定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我们数学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校《在初级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课教育》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政教育因素来说的数学本身,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颇多。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阐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
  【关键词】 初中数学;融入思政教育;可行性;切入点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开始通过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找到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并加以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1、初中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中学习规律相似
  学习的一般规律,即“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是一个往复交替的过程,更是一个逐步丰富完善的过程,随着认识和实践的不断积累叠加,其深度和广度都会相应地增长。数学教育在学习规律的“实践—再认识”的环节是立即反馈的,而思政教育同样是立即反馈的,思政教育并不是一个单向传递或灌输的过程,学生自然会对接收的信息予以判断分析,并在自身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实予以甄别和选择,进而形成同时具有一般性和独特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可行的。
  2、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需求
  初中数学教学和思政教育都是针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认知需求特点的,即需要立足于实践检验的定理、公理或符合大多数人朴素情感的判断,以符合逻辑推演的方式,对客观事实予以辨析,并逐步形成对符合客观事实的予以支持、对不符合事实的予以摒弃的科学精神。也就是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很多环节设置上都能够与思政教育紧密相连。
  3、初中数学教学和思政教育都具有认知的排他性。
  数学本身是一个客观、准确的学科,对与错是能够直接判断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思政教育是与之相通的,当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后,就必然会对那些歪曲、捏造、否定客观历史的言行进行科学分析进而予以批驳和排斥。初中数学教学是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此时适时地融入思政教育必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在课题研究中,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层次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找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数学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数学中会介绍许多体现中国人民智慧的数学知识。其中,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据说方法有400余种,但中国古代人民对勾股定理研究颇具特色,其中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赵爽弦图又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一节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历史溯源环节,我国早在周朝的数学家商高就发现“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周髀算经》这本数学著作中,这是我国数学史上的骄傲。在教学中融入我国研究数学的相关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触动学生热爱祖国的心弦。同时教育学生要打好数学基础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数学历史与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我国数学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并有过许多辉煌的成就通过对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翻开数学史册,是我们祖先最早引进正负数的概念、最先发现数学方程的解法、最早提出并证明了勾股定理和最精确求得圆周率在小数点七位数等。自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数学界人才辈出,我国数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数论、方程、拓扑、微分、几何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果。
  (三)数学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观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恩格斯曾经指出“现实世界的辩证法在数学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学生到处都能遇到辩证法这些规律的表现”。这说明我们不应该把辩证法作为外来的东西引入数学,而是应该从数学内容与方法中发现辩证的因素。例如有限与无限、连续与间断、直线与曲线、近似与精确、微分与积分、收敛与发散等等。这些内容都含有丰富的辩证因素,在数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运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方面,要深刻揭示数学知识本身的物质性,承认它来源于实践。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一般和特殊的观点。特别是在讲解概念、公式时,常常用到由特殊到一般,然后又在一般性的基础上,注意到它们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接受了一次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又理解了数学中的难点,使其更加便于学习。
  (四)数学认知与学生个性品质
  1、培养拼搏精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激发学生的向往和追求的情感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2、养成求实态度。数学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明辨是非、养成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
  3、提升思维品质。思维是人对事物间接的概括和反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未知到知之甚多的矛盾运动过程。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意由求同思维转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求异的探索精神。
  4、形成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要及时纠正错误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提高心理素质。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塑造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行健康健全的心理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只有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才能克服和减轻逆反心理和其他心理障碍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要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这也说明由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用字母表示数”这种符号化的表示给数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方便。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并适应这种变化,让他们体会人们的学习通常是从认识具体的“数”开始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抽象化必然会出现。例如: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一章阅读与思考中讲到了数字1和字母X的对话,用拟人化的形式介绍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同时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我们向学生说明用字母表示数是认知上的飞跃,这种抽象化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数学的本质,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使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有助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知识面,提升数学修养,进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
  (五)数学思想与学生思辨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会学到一系列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方程思想、化归思想、转化思想、几何模型思想等,这些思想需要不断培养与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如:数形结合思想,初中首次出现是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数轴》一节,数轴将数与水平或竖直直线建立了联系,而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将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几何图形点用坐标的形式刻画出来,再一次实现了数形结合的飞跃,至此在后续学习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能够形象地描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得更加深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慢慢体会并理解这些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最终达到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思辨能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比如说不会轻易地相信谣言或者经过一些思考和推理就能推翻一些谬论等,经过这些思想方法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具备一定的生活智慧。
  (六)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数学中分不同的阶段向学生们介绍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统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通过对现实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从而帮助人们解决所需问题。如: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中有一节《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在全班开展一次统计调查,并请学生完成一篇报告。通过这项学习活动,可以让很多平时不关心家里情况的学生了解一下家里的用水情况,培养家庭责任感,同时可以用水资源在我国紧缺局面相结合,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以及节约用水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培养社会公德心,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总之,只要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握数学的本质,把他和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不难找到到突破口和切入点,把思政教育完美地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在初级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课教育》课题组
  • 【发布时间】2022/7/18 10:17:14
  • 【点击频次】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