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作者】 岑炳谦

【机构】 广西那坡县龙合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步入初中是学生首次正式和历史“面对面”,这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也是让学生深刻了解国家发展历程的重要时期。作为教师一定要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除了传授课本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作为教师要结合课本理论,拓展课外资源,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国家的每一步发展。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爱国;教学;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途径,历史上的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反而是饱经风霜,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完善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帮助学生在了解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让爱国情怀得以升华。所以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当做教学目标,不能只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要结合实践,改进教学思维方式,以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为前提,强化学生的中国心责任感,提高凝聚力。
  一、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历史作为初中新增加的科目,是之前学生在小学所没有接触过的,很多学生眼里还仅仅停留在语数外为王的观念中。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考试而准备教学课堂,学生更是为了成绩紧张备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学生根本学不到多少真正的历史内容。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历史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背不完的时间线和历史意义,还有各种历史人物的辉煌事迹,学生死记硬背容易背诵串行还容易记错人物。这样匆忙的学习,学生哪还有时间去思考其他素养的培养?很多教师明知这种现象和情况,却也是束手无策,因为历史就是这样,知识点多,想要考好成绩,就得靠背诵。随着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也开始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的迎合高速发展的社会。
  经过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当下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首先,学生对于历史了解太过于片面,无法深入挖掘历史背后的意义,对课外内容延伸不足,过于表面的历史认知水平,使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调动不高;其次,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过于“应试化”,我国的教育现状决定了这一情况的存在,在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现状下,应试化教育无处不在,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多趋于应对考试,划重点现象过多,对于非重点的历史素材多为一带而过,甚至直接忽略,这就导致学生历史知识不足;再次,对初中历史这门科目不够重视,历史作为“副科”存在,不如主科占课堂时间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教课时间紧凑,教学质量就会不高,加上高中之后会有文理分科,偏理的学生对于历史科目更加不重视,这就导致历史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最后,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单一化,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几乎所有老师的教学方式都很相似,缺乏新意,教师会感到疲惫,学生会感到枯燥,再者历史科目涉及的时间、事迹、人物过多,范围广,学生难以牢记。
  二、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2.1和历史“做游戏”,课堂更有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开拓创新。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不能照搬课文,划重点,一节课就结束。这种课堂是没有吸引力的,是失败的,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首先就要保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兴趣,初中年龄的学生好奇心还是很重的,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和悬念,帮助学生打起精神。遇到需要背诵的地方,教师可以作为重点,以问答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通过全班参与的小游戏,把历史知识和小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爱国情怀素养。
  比如在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程教学中,想要学生了解动荡的春秋时期,首先需要知道春秋时期为什么动荡还有主要霸主的名称,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春秋时期动荡的原因去翻阅内容,然后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抢答。之后再和学生一起互动玩一个小游戏,准备一些一模一样的纸片,每一个纸片上都写上春秋时期不同霸主的名称,然后打乱顺序放到一个小箱子中,让学生来进行抽取对应的纸片,待学生抽取完毕,让学生牢记自己手中卡片里霸主的名称,接下来由教师作为活动主持人,开始进行“霸主蹲”游戏,当教师叫到哪个霸主的名称时,拿取对应卡片的学生就要进行三次下蹲,并指出接下来由哪位霸主名称下蹲,以此类推,通过这样让学生人人互动参与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高效的了解春秋这一段历史,教师在游戏的收尾再加以总结,让学生描述一下现在幸福的社会生活,通过教师讲解春秋时期的动荡不安,学生可以清楚的明白社会安宁的重要性,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祖国的伟大,学生可以在非常轻松愉快的坏境中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潜移默化中,学生对于祖国的敬仰之情越来越浓。
  2.2听历史“讲故事”,课堂更震撼
  爱国主义情感是我国新时代学生必备的情感素质,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核心,作为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科目,初中历史教学任务也日益艰巨,对于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标准,要帮助学生学习历史,更要学好历史。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很多学生对于历史科目的学习也一直比较懒散。学生学不好历史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没能够真正的去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每一段波折的历史背后必然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只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挖掘历史背后的故事,爱国情怀素养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记录片或者纪实电影,让历史在屏幕上重现,更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很多时候,单凭教师一人的口舌传授,学生是很难从枯燥的语言里认识历史的,可是当把历史故事化,把历史故事在放在眼前,那就是另一种效果了。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选择还原历史真相的影片,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思考,教师来进行解答。
  比如在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程教学中,这一课也是抗日单元里的最后一课,在课程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前面几课作为引言,在学习了几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课程后,学生一定想要了解战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侵略者有多张狂,我们的人民就有多反抗!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与内容相关的抗日影片中的片段,如“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通过这些抗日战争中的战役,让学生明白如今和平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先辈用热血换来的,最后播放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候举国欢庆的画面,将气氛拉到高潮,以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和平是无数军民的鲜血换来的,即使是太平盛世,也要居安思危,不能丝毫懈怠。作为学生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将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因为一个国家只有足够强大,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
  初中历史课堂是学生了解祖国历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除了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此举对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除了传授教材课本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意识。先有国,后有家,只有国家强盛了,个人小家才能兴旺,首次接触历史的学生如同一张白纸,能学到多少内容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引导,作为历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也要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素材质量,在历史教学课堂上积极创新,让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如今学生的学习节奏。依托强大的教育背景支持,多加熟悉初中历史课本内容,加深自己对历史文化发展的理解,再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在不改变教材指导思路的情况下,教授给学生更多跌宕人心的历史事迹,帮助学生清楚理解历史和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让爱国主义思想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根深蒂固。
  参考文献:
  [1]董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探究[J].教师博览,2022(09):93-94.
  [2]李世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6):154-156.

  • 【发布时间】2022/7/18 10:17:26
  • 【点击频次】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