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前置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作者】 蒋小玲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开展前置性学习是“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馈定教”为核心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能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开展针对性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策略探究

  何为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教授新课内容之前,组织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计划。开展前置性学习是落实“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馈定教”为核心的生本教育理念。在此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搭建平台,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向标,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矛盾,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个别教师对此注重不够,导致前置性学习的要求不明不清,题目难度过高或过低,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有悖前置初衷的。如何开展前置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实践中有如下体会,愿与同仁分享。
  一、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小学数学前置性探究学习应遵循“任务简单、方法易行、贴近生活”的原则。“任务简单”即让小学生完成的前置性学习任务简单明了,紧紧围绕即将讲授的内容;方法易行,即让小学生开展前置探究学习的方法简单可行,不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贴近生活”即设置探究性学习的背景来自学生现实生活,能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新知。
  二、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的基本形式 
  前置性探究学习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实践操作形式,即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知。例如:教学“千克“和“克”的练习课前,布置估计和称重的探究活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新授课前,布置量一量、数一数的探究活动,就属于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知。二是题目练习形式,即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发现、体验和领悟。例如:“三角形的分类”、“5的倍数特征”等课的前置性探究活动,就适宜采用题目练习的形式。
  三、小学数学前置性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为学生搭建前置性学习探究平台
  一提起“前置”,个别教师就想到借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前置”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先讲”和“满堂灌”而言的,是“先学”别称,是教与学关系根本转变的象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前置性学习,可以适当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但更多的必须安排在课内40分钟之内完成。课堂上,教师要安排一定时间,最好在课伊始,引导学生围绕前置性导学单进行尝试学习,并通过自学教材理清思路、学得知识,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前置性学习习惯;同时,要注意营造浓郁的自主学习氛围,努力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他们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以达到互助共进的目的。当然,因学科特点和教学时机的差异,有时也可将前置性学习安排在课后进行,但传统的课后练习必须要精简,前置性学习不能成为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借口。
  (二)做好“导学案”设计,引导学生“先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脸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讽或信息。实施前置性探究学习,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知识经验为起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策略,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找准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识作好铺垫;要按照课标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习题特点,精心设计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形成“导学案”,让学生探究新知“有路可循”,引领学生明确探究方向,激发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进而有效地自主探究,为新课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授予方法,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在开展前置性学习时,我们必须传授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同时加强引导,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让他们积极主动学习,而不是由教师牵着“被前置”。前置性学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在指导策略上要遵循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做到有的放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指导、同伴互助等举措,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从中感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前置性学习能力,特别是归纳总结能力,因为数学的算理、公式、定义、概念都需要归纳总结,才能得出结论。
  (四)注重课堂练习,促进知识内化
  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协作、教师点拨的学习中,对知识的内在规律、特征、解题的方法等有了系统认知的基础上,应让学生自查自纠前置探究学习时完成的基本尝试题,然后小组互查,教师巡视,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引导,出错的同学自我作出判断、改正,使学生对知识的前后认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全面。而对于做对的同学则更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课堂练习要注意拓展深化,设计要形式多样,重视综合,体现开放,呈现阶梯式的训练过程。
  (五)以激励为主,建立多元评价学习机制
  在前置性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热情,使其以旺盛的精力投身前置性学习活动,确保前置性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让各个学力层次学生都能感受学习成功,让每次学习过程不留空档,我们应建立多元评价学习机制,使每个学习主体,每个学习过程都能得能评价机制的“乐顾”。一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有积极意义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在课堂上,教师的点头肯定,微笑鼓励,口头赞扬等都会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对于学困生,教师尤其要留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以唤醒他们沉睡的潜智,赋予前进的动力。二是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展示的过程也是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鼓劲、自我提升的过程,不仅能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和表现欲,而且对提升自信心有着积极的意义。三是为学生自我评价提供平台。在前置性学习单上设计自我评价栏目,通过记分式、标志式、贴图式等评价形式,进行自我评价,自我鼓励,自我肯定,从而形成内驱动力。
  总之,加强前置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良好方式,是实现从被动、机械、封闭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发现、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我们要充分运用数学这个平台,加强策略探寻,让学生在前置性学习学得方法,获得能力,形成良学习习惯,为以后持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树德,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中国教师》,2010年14期。
  [2]《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
  • 【发布时间】2022/7/18 10:36:38
  • 【点击频次】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