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索

 

【作者】 张文婷

【机构】 湖南省武冈市大甸镇立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讲解过程中需要一些辅助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而导入方式就可以很好地弥补教学上的这个缺口。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有效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挖掘数学背后的美,进而可以沉浸于数学学习中,而且可以避免生硬的讲解,有趣的课堂效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使课堂的后续展开更加顺利,赋予枯燥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活力。本文就针对此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导入方式,使得教师在教学时更加轻松有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导入方式

  教学导入对于教学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仍需要继续的优化、补充和完善,才能最终使教学越来越好。学生在这个阶段还处于接触事物,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完善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并自主探究,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活跃的学习氛围。在应用教学导入方式时,教师还是要花费一些精力的,在前期做到充分的准备工作,把教材上的难点和知识点用其他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些方式不具有局限性,可以是故事、游戏,又或者生活实际,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兴趣,可以自觉去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这样的教学才称得上成功。
  一、设置场景导入法
  设置场景导入法就像孩子玩的过家家一样,让学生带入角色会更好的理解,也能明白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具体环境的。小学数学的知识或许不难,但是刚接触的学生不免难以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在特定的场景下,对学生来说也变得更加有趣味性,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在设置场景时,一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不仅是理解方面,更是要融入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积累学习经验,进而提升综合能力。二是要把知识具体形象化,设置的场景要完全符合教学内容。三是要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场景教学。而且学生年纪尚小,过分压抑会使其对学习产生厌恶。
  以《认识人民币》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场景:每个学生都代表一个不同的商贩,学生也可以踊跃发言表达自己想做什么商贩,教师作为一个买家要去购置不同的商品。然后开始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教师说:“我想买5块钱苹果,哪个同学卖呢?”之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来考察卖苹果的学生,选择哪一个是5块钱的人民币。以此教师可以根据每种人民币例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帮助学生认识。为了巩固学生的印象,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易”,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既参与了游戏,又参与了思考,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二、直观感受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利用学生的视觉、感官去了解数学知识的方法。数学本身与生活就紧密联系,可以直接利用外物,比如教材中的图片示例、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者跟所学章节知识相关的动画视频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的兴趣。同样,直观导入也不能缺乏趣味性,教师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兴趣。因为不管哪种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以《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若干铅笔,先拿出来10支,提出一个问题:谁能把这10支平均分给5个同学?让学生自感奋勇去尝试解决问题。平均分的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可以很快的完成任务,也重新复习了这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再提出疑问:10支铅笔分给5个人可以均分,那么总的铅笔数不变,把它们分给4个人、3个人、2个人呢?是否都能平均分配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经过思考会很快发现2个人的时候是可以做到平均分配的,3个人、4个人的时候是没办法的,总是有人不够或者有剩余。这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解答:分给4个人的时候,每个人最多可以得到2个,还剩下2个;分给3个人的时候,每个人最多可以得到3个,还剩下一个。剩下来的这2个或者1个都称为余数,而10÷4=2……2、10÷3=3……1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紧扣本节的重要知识点。
  三、结合游戏导入法
  常言道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大人又何尝不喜欢玩。玩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加深对某种事物兴趣一个媒介。在小学生的课堂上加入游戏,更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契合他们的学习特性。所以,教师可针对每节课的知识内容,设计一个简单有趣的小游戏,可以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触到这些知识,也不会感觉厌烦。
  以《观察物体》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首先准备一些物体,比如黑板擦、笔筒等,先保留物体的神秘感。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每个组派出一个人,随机选出一个物品,在规定时间内仔细观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这个过程不能让其他人看见。之后再选出一个人来观察画出来的图,并进行猜测。接着这个同学就要描述看到的图画给下一个人,但是不能说与这个物体有关的字眼。剩下的同学都根据前一个人的描述,接力完成描述,直到最后一个人猜出这个物体的名称。可以进行组间比拼,看哪个组猜出的最多。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参与了对这个物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描述,学会了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比如黑板擦是长方体,带有毛;笔筒是圆柱体,只有一个底面。学生之间的相互传递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但是确实同一个物体,在描述和猜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进步。
  总结: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式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了设置场景、直观感受、结合游戏三种方式。但不仅仅限于这三种,还有很多方式值得教师去深入探究,创造更多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知识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去展现,始终把教学目标摆在首位,方法终究是辅助,知识内容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周道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J].江西教育,2020(30):55.
  [2]张瑾.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索[J].新课程(上),2019(10):107.
  • 【发布时间】2022/9/13 11:45:35
  • 【点击频次】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