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关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作者】 陈琼英

【机构】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并对人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产生影响,幼儿属于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应通过客观引导帮助幼儿培养良好习惯,同时对于不良行为习惯快速进行纠正,最大程度帮助不同幼儿培养良好习惯,让幼儿在后期成长中受益。本文主要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幼儿;良好习惯;培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这深刻地告诫我们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而不良的习惯则害人不浅,总之,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付诸行动的漫长过长,幼儿最初的成长如同一张白纸,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引导可使得这种白纸更加绚丽多彩,并对幼儿的一生产生良好影响。基于此,本文根据笔者工作经验,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幼儿常见不良生活习惯分析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生活习惯,明确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才能够在引导并帮助幼儿培养良好习惯方面有的放矢。根据国内相关文献资料报道,现阶段幼儿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主要有:(1)挑食厌食,部分幼儿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将饭菜中某些营养成分丢弃,使得自身健康生长与发育受到影响;(2)部分幼儿存在攻击性行为,部分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会欺负弱小的同学,对于某些比自己弱小的幼儿产生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不加以纠正,长此以往必然会形成习惯,进而发展为暴力倾向;(3)饭前便后不洗手,幼儿本身自理能力较差,幼儿在饭前便后主动洗手的意识不强,需要在家长或者是教师的督促监督下才会去洗手[1];(4)用眼卫生差,现代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各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幼儿的用眼卫生较差,比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等;(5)学习主动性较差,部分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容易使小性子,只要自己不满意就随意丢东西或者找借口,在学习中撒谎说自己眼睛疼、肚子疼等,不能认真完成作业。总之,幼儿在学习阶段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较多,而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果不能得到纠正可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误入歧途,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分析
  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原因,明确这些原因才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的纵容
  现阶段大多数幼儿都属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容易受到溺爱,使得家长过度纵容幼儿的某些行为,比如:幼儿在饮食中表现出的偏食、挑食等行为,家长没有进行纠正,而是不断地进行纵容,这种行为会延续到幼儿在学校中的饮食中,长此以往,这种不良行为可形成习惯,影响到幼儿在学校的表现。
  2、对日常生活行为的模仿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模仿能力,因而幼儿教师或者是家长存在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到幼儿,使得幼儿在模仿中逐步形成不良习惯,比如:某些幼儿教师存在随地吐痰的坏习惯,而部分幼儿在学校会模仿教师,逐渐的也会形成随地吐痰的坏习惯;在家庭中,许多家长喜欢当着幼儿的面玩手机游戏,幼儿通过模仿也开始玩游戏,长此以往,养成了爱玩游戏的坏习惯。
  3、不良行为没有及时得到纠正
  习惯的形成是不良行为重复性的结果,对于幼儿早期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幼儿教师或者家长没有及时进行纠正,使得这些行为通过多次重复形成了习惯,此时纠正难度较大,因而对于幼儿早期不良行为的纠正干预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良好习惯,摒弃不良习惯。
  三、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策略分析
  1、强化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培养良好习惯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而两者都会对幼儿的习惯培养产生影响,在具体良好习惯培养中,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积极地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良习惯,并尽早的进行纠正,通过共同配合和监督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和家庭应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双方都能够了解幼儿在不同环境下的某些习惯,进而通过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培养良好习惯。
  比如:笔者在幼儿日常生活观察中,发现某一早期已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好习惯的幼儿在周末收假后养成的好习惯不复存在,需要教师的提醒,该幼儿才会在饭前便后洗手,通过与幼儿家长联系,原来是幼儿父母出差,幼儿交由姥姥姥爷照顾,而姥姥姥爷养成的不良习惯又影响到了幼儿已经初步纠正的良好习惯,通过沟通幼儿家长表示会观察并督促幼儿这一习惯,通过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幼儿不良行为得到抑制和纠正,最终形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2]。
  2、注重幼儿教师的自身行为
  幼儿教师自身行为很可能在无形中影响到幼儿,所以幼儿教师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加强自身言谈举止,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去影响幼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比如在日常幼儿教学中,对于幼儿园内部的其它教师主动问好,穿戴整洁,不随地吐痰,并告诉幼儿如何做一个有礼貌、懂礼貌的好孩子,在日常教学中将某些良好习惯渗透到教学中,如:告诉幼儿将“您”用于自身与长辈的谈话,家里有客人来访需要主动让座、问好,并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等,在客人临别时将客人送到门口,主动说再见。通过幼儿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影响力逐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3、发现幼儿存在不良行为后需要快速纠正
  部分家长或者教师认为幼儿较小,因而对于出现的某些不良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长此以往,增加了不良习惯的纠正难度,也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因而对于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良习惯需要了需要及时告知幼儿某些行为是不对的,然后通过正确的行为去进行纠正,尤其是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兼顾教书和育人,对于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良习惯需要快速进行纠正,通过细心和爱心发现每一位幼儿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密切关注幼儿的健康生长以及良好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指出:“心里知道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幼儿作为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配合对常见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帮助幼儿培养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宁兰.在棋类中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7,34(03):35.
  [2]张爱玲,李婷.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以北京市艺海童心双语幼儿园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7,22(02):67-70.

  • 【发布时间】2022/10/3 11:10:44
  • 【点击频次】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