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巧借“群文”读《西游记》

 

【作者】 王海燕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整本书”的概念,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创编的“名著导读”,明确将整本书阅读课内化、课程化。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建构阅读经验、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品味,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最紧迫、最重要的活动。

  整本书的阅读仅仅依靠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是难以读得深入、读得有效的。想要读好整本书,就要课内精读与课外自读相结合。笔者认为课内指导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
  一、整合信息,将整本书内容可视化,把书读“薄”
  整本书的内容往往是丰富而深邃的,书中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往往令学生沉浸其中。但读进去容易走出来难,学生读整本书,常常会把一本完整的书读得支离破碎,模糊不堪,完全失去了“整本”的概念。因此,学生初读完整本书,对书中内容有所了解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对书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内容进行梳理,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把书读“薄”。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二次细读中把重点内容用思维导图整合起来,将整本书内容可视化。
  以《西游记》为例,整本书写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取得真经的故事,对于《西游记》这样的大部头小说,故事神奇多变,如果缺乏引导,学生很容易将问读变成一种冠晃堂皇的看热闹。所以,梳理全书内容,对重要信息进行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围绕主人公绘制人物关系网;可以围绕取经路程绘制路线图;还可以根据情节变化多端绘制情节图、历险图等……
  比如,在主题汇报课上,我利用鱼骨图引导学生梳理孙悟空的成长变化过程。鱼骨图上方,从孙悟空的不同称呼人手,引导学生根据孙悟空不同的称呼,将孙悟空的成长过程分为儿个阶段,如,童蒙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叛逆期,职业生涯期,成功期。在鱼骨图的下侧,又引导学生桥理在孙悟空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帮助他达成了成功?学生提到的有团队、木领、勤奋、师傅指导、武器,以及紧箍咒的约束等。在将这个鱼骨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也经历了一个提升,对书的内容也进行了深度的整合,而整个鱼骨图,给了学生直观的感知和深刻的印象。我想他们对于这本书已经不是停留在看打打杀杀热闹情节的浅层次上,而是完成了一个深度的解析。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得到了发展,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思维导图将书中隐性的知识外显化,更容易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深入阅读的兴趣。
  二、聚焦议题,将整本书阅读精深化,把书读“透”
  有思考的阅读才是有深度的阅读,才能为学生从低阶思维迈向高阶思维搭建台阶。如果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梳理整本书的内容上,是难以促进深度阅读的,学生的思维自然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要适时抛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引导学生向阅读更深处前进。笔者认为,教学中不妨聚焦一个议题,借助群文阅读把整本书读“深”读“透”。
  一是聚焦核心主题。一本书读完以后,要对书的主题进行探讨,这是对整个故事、整本书的回顾与提升。在《西游记》的阅读中,笔者以“孙悟空的成长启示”为议题,引导学生追索“心猿”,选取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五个文本进行对比研读,紧扣“心猿”称号,抓住孙悟空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认识到孙悟空从傲慢无礼、好斗易怒到心怀众生,除暴扶弱。这是孙悟空的成长变化,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明白了成长的过程就是一点点战胜自己的过程,从而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这样的探讨既是对主题思想的升华,也完成了对学生人格的教育。
  二是聚焦写作议题。整本书阅读如果不能走向读写共生,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特色、表达方法等,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以读促写,读写共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时,笔者以“为什么是三次”为议题,将《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三个结构化特征很强的故事组成群文,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会发现三个故事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前两次的结果都是失败,第三次才成功,且后一次都比前一次难度更大。教师进而提出问题: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再次共读文本,得出结论:这样的结构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更加吸引读者;让孙悟空的形象更加鲜明,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群文阅读,让学生产生了较强的谋篇布局意识,对学生的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启发意义。
  三、阅读群书,将整本书阅读主题化,把书读“厚”
  读完一本书,学生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同主题群书的海量阅读,就能极大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进一步拓宽阅读面。这时的阅读是在有了一定阅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往往会读得更快更顺畅。如读完《西游记》后,笔者组织学生继续开展以“变形记”为主题的群书阅读,以一本带多本,在《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作品的阅读中,用“变形后的主人公有什么特点”这个话题串起几本书,引发学生理性的思考,有时候,人性和魔性的切换,就在一念之间。
  这样的主题阅读,不仅增加了阅读的广度,也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学生读着读着,就把书读“厚”了。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是当前阅读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引导学生将课内精读与课外自读相结合,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习惯,丰富语言积累,促进读写自动化,提升阅读品位的有效途径,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3/4/10 12:36:02
  • 【点击频次】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