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小格子”中遇见好习惯

 

【作者】 王巧蕾

【机构】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大田乡古竹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摘 要】 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创造了一种教育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掌握和应用策略的态度和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分类习惯”,学生意在学习自我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引导从细微处落实,整理课桌抽屉、班级柜子、小书包抓起,在小格子中遇见好习惯。
  【关键词】 常规训练、情境熏陶、有效整理

  形成整理习惯的最终目的是将整理的想法根植于孩子的心中,成为一种规律性的习惯,即当孩子学会整理并习惯整理时,他们在获得知识后会有意识地整理,包括能够整理自己的生活。同时,我们扩大了“分拣习惯”的内涵。除了整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甚至整理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让小格子发挥大作用,不仅提升整理的能力,更提升了专注力、行动力。为今后的成长发挥大作用。
  一、从意识入手,唤起学生有序整理
  无论你走进那个班级,总能看见一些平时习惯不好的学生的桌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书本、铅笔、橡皮擦、三角尺等学习用品;再看看他们的抽屉,牛奶、饮料瓶、字本、塞得满满的,碎纸屑、碎饼干,应有尽有;低头看看课桌的旁边,还有几个纸团丢在那儿。在交作业时,学生们总是四处翻找。他们四五分钟内找不到书。有些学生甚至经常把作业留在家里,或者干脆扔掉。再看看他的作业。他的笔迹潦草涂改,准确性不高。这些状况实在是令广大老师和家长头疼。
  (一)学习用品过多,难以摆放整齐
  据了解,每个学生每学期平均有近10本教科书、近10本大大小小的练习本,以及大量课外阅读材料、学习辅助工具、美术用品等。把这么多东西整齐有序地放在空间有限的抽屉里,真的不容易。
  (二)缺乏耐心贪玩,不能持之以恒
  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你一玩就忘了时间。你一玩就忘了自己,更不用说整理书桌了。对他们来说,整理书桌是件小事。比赛是最重要的,总是第一位的。
  (三)缺乏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弱
  我做了一个实验:这个班的学生被要求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安排他们的课桌,不管时间长短。结果显示,尽管每个学生都非常努力,花了近5分钟,但几个学生的课桌仍然凌乱,其他学生的课桌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没有分类,没有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他们的课桌整洁与否无关紧要,没有必要花时间整理。
  (四)差异化严重,家长过于包办
  女孩比男孩有更好的整理习惯。女孩安静,男孩顽皮,自控力差,随意,做事基于感情而不是理性思考。这些问题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善。男孩子的条理性也相对弱,动手能力不强。
  二、灵活用格子,培养学生分类整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学习活动的分类不仅需要分类的热情,还需要正确的分类方法。方法是否正确与排序是否有序密切相关。如果将孩子的完成过程比作过河,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划桨”。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如果孩子想成功过河,他们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勉强过河。但当他们到达另一边时,他们往往精疲力尽,痛苦不堪;他甚至因为河水的深度和宽度而放弃过河,从而失去了培养整理好习惯的机会。可以看出,如果孩子们只有组织的愿望,而没有科学的方法,他们很难有序地组织起来。教师要求孩子们整理整齐时,要注意方法的传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养成整理习惯。
  巧用格子分类。面对学生书包太大,东西太多的问题,与家委会一同商定,经过多次比较,最终采购了收纳比较强大的塑料柜,用作平时书包、篮球枕头等收纳。利用格子,巧妙的把物品分类。
  同样的方法,利用收纳篮子,把学生的水杯分放到四个篮子里,方便取用又整洁。抽屉整理过程中,也提倡使用精致的盒子分装:象棋、跳棋、橡皮泥、积分卡等物品,并把这些“杂物”放置到抽屉的下面一层。有了格子,物品们就不会在课堂中跑出来玩耍了。课堂也就安静许多,孩子们找物品也更加有效率。
  除了格子,我们还利用档案袋收集孩子的绘画作品以及一些剪刀、固体胶等美术用品。杂乱无章的抽屉也就变得更加整洁。
  三、注重育人教育,鼓励学生坚持整理
  (一)注重细节,持之以恒
  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做起。比如,一天要整理多少次书包和抽屉,什么时候整理,如何打开书包,如何把书放进书包,文具盒应该放在哪里,我们都必须在培训中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又如低段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差,课上课下总想“自由自在”尽显英雄本色,那么针对这一特点,从一开学初我就注重了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早上,他们背着书包一走进教室,行为习惯的教育就开始了,我要求学生把作业本以最整齐的姿态放在讲台上,然后早来的孩子带头去帮小组内的同学放下板凳,我告诉他们只有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这次你给他放下了板凳,下次他就会主动给你放下板凳。
  在教室里为了帮助孩子们将茶杯摆放整齐,我给他们每个小组画了格子,还把他们的名字按座位号贴在上(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21页)面,小朋友们按组、按座位摆放茶杯。这样班级里同学们的茶杯摆放整齐划一。为了孩子们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工具箱,我让他们先按小组,再按座位顺序摆放在柜子里,并在粉色彩纸和蓝色彩纸上分别打印女生、男生的名字,这样即使在较远的地方孩子也能一眼就找到自己的工具箱了。这些琐碎的事情,如果经过适当的训练和积累,将为他们良好习惯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家校配合,共同培养
  除了学校,学生们呆得最久的地方是家庭。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必须寻求家长的配合。学生在学校需要养成不时整理的习惯,在家也需要养成整理的习惯。在《家校联系手册》中标注整理习惯的要求和方法,并要求家长在家校接触手册中记录孩子整理课桌的表现,让家长能清晰更好地与老师合作,让学生养成更快更好整理的好习惯。每学期通过《学生质量评估手册》向家长反馈。通过一年的习惯培养,班里觉得孩子更加自觉珍惜时间的占75.76%,注意力更加专注的孩子占69.7%。有84.8%可见好的习惯受益无穷。
  四、总结与反思
  学生“整理”习惯的形成可以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是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小学生整理习惯的形成可以培养儿童的独立人格。独立不仅意味着不依赖父母,还意味着有很强的照顾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你应该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小学生“分类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孩子对自己的理解和与他人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3-07.
  [5]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7.
  [6]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纪亚梅.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8]郑金洲.行动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 【发布时间】2023/4/10 12:59:58
  • 【点击频次】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