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作者】 麦麦提图地·麦图柔孜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新课标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活动也发生了较多变化。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应该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科教学的优化与调整。教师要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要求学生们在体验、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学习地理学科知识,并引入适合学生接受的地理学科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从完善授课计划出发,通过不断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地理教学;结合生活;策略探讨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融入更多生活资源,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都能够逐渐得到提高。为了有效改善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提升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拉近课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还能够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更加关注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与此同时,融合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地理知识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让地理学习变得更加立体化、形象化。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存在差异,学生难以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产生体验感和认同感;第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较为零散,课堂教学与题型关系不紧密,导致学生学习完知识点后,难以综合应用各知识点;第三,部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和知识的敏感度不够,观察力不足。初中地理学科素养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善于观察、具备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区域知识和地理实践能力的智能型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地理学科常识,由此实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目标。
  二、从生活经验着手,导入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中,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生活经验有限,但是却对祖国的山川大河、风土人情充满兴趣的青少年。所以,课堂教学时,老师应引入生动有趣的见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中国地理。以《居民与聚落》的教学为例,教材中涉及许多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老师可以从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知识。教学中涉及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环境等内容,尽管看似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无太多联系,但从微观层面来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所使用的语言、所属人种,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只有了解了这些,学生在与少数民族接触时,才能更好的交流和融入。
  三、设计实践活动,构建实践性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初中地理而言,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使其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初中地理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着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分析和解决能力。为此,情境化学习中能否设计出适宜的实践活动、构建出相应的实践性情境,将是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关键所在。当前,很多学校建造的地理园、气象园等地理实践基地就是地理实践性学习情境的具象载体,学生置身其中参与真实活动,感受深刻,对其理解地理知识和原理十分有益,同时有助于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当然,有条件也可带领学生外出开展地理研学活动,这样营造的实践情境效果更佳,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也更有效,教学效益更好。
  四、选择多种教学工具,使教学更加形象化
  初中地理学习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多个学科,如果仅仅讲授纯理论知识,容易使课堂陷入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地球仪、手绘思维导图等地理学习教具,给学生以直观刺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指导学生在平时注意收集废旧物品如矿泉水瓶、废纸盒等,自制学习工具,通过自主动手、亲自参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比如,在学习“地球自转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当减少单纯理论输出,多采用地球仪、自制工具实物演示等实际操作。这时,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现场演示。其中一人慢慢拨动地球仪,另一人分别从不同视角观察地球仪,同时,在脑中思考身处不同位置时地球的运动方向。
  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地理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期间,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借助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得学生对自身学习程度、能力发展、学习需求等方面有更明确认知,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课为例。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索。首先,教师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条件、资源分布等基础性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此产生初步认识。其次,当学生了解基础内容后,引导学生就课本中的材料,提出以下问题: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东西部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西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课本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思考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意义,了解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发塔里木盆地的资源,为国家发展形成资源支持。整体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在授课过程中列举生活实例,能使学生树立生活即教育、教育作用于生活的正确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予以学生适时的引导,通过融入新闻热点、创设地理生活情境等的方式,培养学生地理模型能力与生活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长宽.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的策略探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262.
  [2]王雯越,于红博.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1):146-148+151.
  • 【发布时间】2023/7/8 12:18:14
  • 【点击频次】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