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作者】 赵国平

【机构】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引导、循循善诱,使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历史观念与人文素养,进而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教育;历史教学

  在传统的历史教育中,一般都是以课本和历史的教育为主,注重对历史的记忆和背书,造成了学生不能形成较好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对所有的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虽然他们把很多的精力都用在了这上面,但他们的成绩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各专业具有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专业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思想素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1、历史核心素养概述历史核心素养
  一般分为五个层面,依次为唯物史观、历史理解、历史认知、时间概念与历史证实。唯物史观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部分,因此老师要注意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通过唯物史观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基本观点和认知,逐步建立他们对社会历史的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从而掌握历史的演变规律,并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规律和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之间不同层次的关系。而历史理解则是指学习者以各种视角、不同的价值观,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研究形成的分析结论。历史认知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最基础的部分,重点是培养学习者对历史事物产生情感和理性上的不同理解,从而通过历史的有关资料对当时发生的历史事物作出正确的想象。空间理解主要指的是学习者要将一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空间中来认识,而非将古代事物现代化。历史证实主要是指学习者可以通过整理资料或者查阅材料建立对历史人物的认识,然后再利用自身的想象能力来复原当时的历史情况。
  2、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历史教学观念有待提高
  在一些历史课堂上仍然存在着传统教学的性质,只关注学生的历史成绩,对历史学习过程的把控不足,缺乏历史课堂评价,限制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有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历史习题,实践活动设计少之又少,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明显,使得历史课堂陷入僵局。同时,还有一些历史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关心较少,缺乏情感教育和师生互动,没有在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起桥梁,降低教学效果。
  2.2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足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课堂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历史学习体验,构建起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然而,有些历史教师只是采用了电子课件教学,对于其他的电教手段使用较少,对信息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而且教师制作的课件缺乏合理性和针对性,通常都是将教材的内容全部转移到课件中,学生学习起来一头雾水,找不到重点和难点。还有部分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调试,不如传统教学方法省时省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发展,也给高中生传递了错误的思想观念。
  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3.1丰富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只是机械记忆,并没有深刻体会,而且学生的自主探究很少,导致缺乏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模式让历史课堂变得活跃,发散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片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对抗日战争有深刻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体现的精神等,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深刻了解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和民族精神,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进历史教学过程中。
  3.2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至关重要。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不是不了解历史,他们在之前的课程学习中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实践。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教会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合作研究,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发展。这种教学情境规划符合高中生的特点,也可以减轻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教学负担,实施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例如:在统编版《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照片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对这段历史,进入相应的历史情境。老师根据情况提问,让学生对照视频和照片,思考鸦片战争的起因。提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的社会影响是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段完整的历史。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林则徐的事迹,让学生们铭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加强其奋发图强的决心。
  3.3重视学生情感实践,提高思考水平
  老师重视学生的情感感受,可以有效促进他们掌握历史常识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其历史素养的提高。老师在运用多样的教育方法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去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实际,让他们产生感受,并从多种方面启迪他们的思想,从而训练他们的思考行为。比如,在课堂教学《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春天的故事》,在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当时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积极性,进而利用设问法提供了三个层次递进的问题,诱导学生展开思索和探索,在探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现阶段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老师作为教育界的第一线人员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成长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培育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卢毅锋.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J].文理导航(上旬),2020,(11):46+48.
  [2]刘梦瑶.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81.
  [3]周伟云.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17):63-64.
  • 【发布时间】2023/8/31 15:02:07
  • 【点击频次】131